蔓性野牡丹,也是台灣的新住民,原產於墨西哥,1997年才引進,適應良好,已嶄露頭角,成為選擇地被植物或花壇時的新寵兒。(但是,由於年代尚淺,有許多人不認識,整理了一些它未受注意的特點和大家分享。)
我和秋菊阿嬤也在幾年前自朋友庭院摘了幾枝枝條回來扦插,種在老鐵樹下做為植被,防雜草竄生,現已成美麗地毯,柔美吸睛且勘大用。
它是野牡丹科宿根常綠蔓藤植物,莖延伸可達 1公尺,呈匍匐性但不具纏繞性。雖說它的盛花期是夏至秋天,但是我感覺它全年都可開花;而且耐陰性極佳,半日照處亦花況良好。上圖中,大樹間鐵樹下,我後院一隅的蔓性野牡丹,由背後2月的杜鵑花,是否可幫我證明所言不假?
全日照處(卑南文化公園),當然花開更燦爛了!
蔓性野牡丹的花,成頂生的單朵(偶或雙朵),
它的花色介於粉紅色和紫色之間,又名粉光花。花形和野牡丹一樣,只是小了一些,花徑約5~6公分。
花冠紫粉紅色,呈5 瓣,花瓣倒卵形,瓣端鈍圓或截斷狀。
至於花蕊花柱部分,和其他野牡丹科的花都類似,雄蕊10枚,5長5短。它的花藥為鮮黃色,花絲有關節,5枚偏向一側的長雄蕊末端彎曲呈勾狀,彎勾部分先呈粉紅後轉紫。花柱成鋼毛狀,前端柱頭略彎。(如上圖,長雄蕊和花柱列於下方,短雄蕊集中在中央。)
花冠通常是5瓣,可是也偶會發現有變體成6瓣者。
若花朵6瓣,則長雄蕊便有6枚(如上圖,你算算看),甚為有趣。
和其他野牡丹的花最大的不同處,也為它的一大特色,在花萼部分。
花萼桶狀,有5細長針狀裂片,花萼上滿佈突起物,突起物先端成小球狀,
小球及整個花萼突起物密生毛刺,細看挺嚇人,實則不扎人。
花謝後,花萼留存,生成果實,果實表面當然滿是刺毛囉!
最後,看看它的葉,其葉是闊卵形單葉十字對生,細齒狀緣,有 3 出脈。
剛抽長出的嫩葉略成鮮紅色。
成熟葉之葉面為深綠色,葉脈凹入。
葉背則色淺、葉脈凸起,兩面全株枝條(枝條帶紅色)皆有絨毛密生。
蔓性野牡丹已在我後院默默伴我們好幾年,也逐漸擴展到前院圍籬下方提供不經意驚艷的嬌點,貢獻實良多,今天特表彰它。
也總算完成我們院子裡所有幾種野牡丹的簡介,有野牡丹、巴西野牡丹、台灣野牡丹藤和這篇蔓性野牡丹。若有疏漏謬誤,尚請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