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後,百花齊放,族繁不及備載的桃金孃科多種植物也在春夏之際爭鳴,開花結果。桃金孃科植物,主要產於澳洲、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100屬約3000種,台灣約有四屬。這些植物裡少數如紅千層、串錢柳等開紅花外,其他如芭樂、蓮霧、蒲桃、赤楠、桉樹等多數均開白花,而最為粉嬌艷麗就屬開桃紅色花朵的桃金孃,因此說他是桃金孃家族中的桃金孃真是實至名歸。
桃金孃,學名:Rhodomyrtus tomentosa,又名山稔、桃娘等。春夏花開時桃紅、粉白滿樹,浪漫又繽紛,亦伴隨結果,極具觀賞價值。
他是桃金孃科,桃金孃屬常綠小灌木,株高約30~200公分。
他分佈在中國華南、閩粵地區,原在台灣東部和離島的低海拔乾燥丘陵有野生族群,因全株有藥用價值遭挖掘殆盡,現已成園藝栽培的景觀或盆栽植物,其實他也真能吸引目光,為庭園增色不少。
他的葉對生,不大,為橢圓形或倒卵形的厚革質,全緣,表面綠色有光澤。
葉背則色淺,有灰白色的絨毛。主脈3條明顯,外側兩條圈成封閉型,脈上密佈絨毛。葉脈於葉面凹陷而於葉背凸起。
桃金孃的花是腋生的聚繖花序,單生或對生或三朵叉狀並生。和其他桃金孃科的花一般有細長花梗,花苞初成未開時如棒槌狀。
萼片5裂,三大兩小,先端鈍圓,上亦披細絨毛。盛花期在夏季。
等花瓣張開,是他美麗的開始。倒卵形花瓣五片,色緋紅如桃花,而因背有細絨毛看來比桃花粉;表面曲凹狀也似茶花。
和蓮霧、蒲桃、芭樂、赤楠等桃金孃科的花特徵也相同,有數十個到100個多數如鬃刷的雄蕊,雌蕊則一枚。
他的花絲紅色,花藥黃色,雌蕊花柱也和花絲同色。
雄蕊原先卷曲內彎,後外挺伸長包圍中央的雌蕊花柱(如下圖,你找得到花柱嗎?)。
艷麗的色彩漸漸褪去,由粉紅而至近白色,所以常誤以為桃金孃花開兩色。
伴隨花瓣褪色之同時,雄蕊花絲也再度內彎,準備一起凋謝,功成身退!
結果的特徵亦如蓮霧、蒲桃、赤楠等,花萼宿存,花柱也暫留一陣子。子房下位,上披細短絨毛,壺狀,並為花萼筒(即連著梗的花托)。
也就是說:果實結在花萼下方啦!而花萼包圍中央部位則成為日後成熟果實的肚臍。
子房逐漸膨大成圓型漿果,顏色由青而黃、而紅、而紫,熟果時為紫黑色,香甜可生食,也可釀酒、做果醬,可惜現在野外已難覓芳蹤。
想要他,得自己找苗來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