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油餅"早已是流行全台灣的平民美食,大街小巷、公園旁、廟口、學校附近、甚至迂迴的山路邊都有它的香踪,更別說是夜市了!一般坊間所販售之蔥油餅,為了製作迅速以滿足饕客急迫的心;或以油爆香氣吸引路人;大都以擀製成薄片,且幾乎是接近油炸的方式完成。雖然美味,但多油。而且麵粉最質樸的香味就被粗暴的掩蓋了,甚至消失!這年頭認識麵粉香的人可能不多了吧?
我家裡日常或宴請朋友用的蔥油餅就大異其趣了!注重厚實而多層次;一口咬下,外皮香酥脆內裡鬆軟Q,不油不膩,鮮甜飽滿的蔥花伴和鹽味烘托出最原始的麵粉香。滿是幸福的感覺。簡單,但是不簡單。口感和味道層次分明!宜茶宜酒宜裹腹!大陸北方人常說:好吃不過水餃,溫柔不過大嫂。我要說:美味不過蔥油餅,口福皆因秋菊挺!有詩曰:美農班鳩野溪旁,林姓人家油餅香。
為分享親朋好友,由素人美食客秋菊口述及示範多層次厚片蔥油餅做法分享。希望給大家參考,帶來一絲歡愉。希望有用!
(一)材料(以麵粉一斤為單位): 1.中筋麵粉 2.蔥約4兩 3.香油 4.鹽 5.胡椒粉 (一斤可做兩塊,每塊約兩人一餐之主食)
(二)工具:1.磅秤 2.擀麵棍 3.量杯 4.切割刀 5.沙拉碗
(三)步驟A:沙拉碗中倒入一斤麵粉,以40~50度之溫水約380cc(視麵粉之濕度調整),緩緩邊加入邊以同方向之手勢抓濕麵粉,使成均勻含水的鱗片狀或棉絮狀,再揉收集成糰型:並順勢將碗內附著麵粉收進團內。之後以布覆蓋醒麵約十分鐘。
步驟B:取出麵糰,搓揉3-5分至拉開麵糰所成裂紋會成棉絮狀(愈細愈佳)。
步驟C:將麵糰切割成兩塊(每塊約12兩),以溫柔之手勢揉撫成半球型。抹油後以手掌輕壓,再用擀麵棍擀成直徑約35CM之麵皮。
步驟D:麵皮上灑上蔥花、鹽一匙、胡椒粉一匙、香油繞圈淋蔥花上。
步驟E:各方向拉起麵皮蓋向對面然後往後輕柔抹回,以此法多向操作使調味料均勻抹上,最後再視狀況補灑蔥花,切忌手軟。
步驟F:由麵皮兩側回捲至中間對並成條,再由兩端捲回成兩捲對歭 。將兩捲扭轉使A頭接B尾,雙手溫柔按壓略成扁圓柱形,
抹油後靜置3~5分鐘醒麵、入味。再輕柔擀平至直徑約20CM。
步驟G:平底鍋兩匙油熱鍋,以中小火煎約兩分鐘定型後再翻煎至兩面金黃即可。此時麵皮會有彭脹的感覺,告訴您:我好了!我好了!
若想表皮更酥脆,最後稍微加大火力逼出含油即可起鍋!再切片擺盤上桌。
後記:若一次做多斤麵粉,可用底面是平的圓盤先舖上保鮮膜,然後一層餅一層膜平疊約5片冷凍保存。日後再微波或小火解凍再煎。
切記:(1)一定要冷凍。(2)一定要平放,否則會變形導致前功盡棄。
口述、示範:徐秋菊
攝影、整理: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