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DSC0384-1.jpg

紅藜,是上帝玩顏色時創造的穀類嗎?或者是祂特別給台灣原住民的禮物?為何如此繽紛美麗? 

  

_DSC1064-1.jpg  

_DSC1062-1.jpg

_DSC1067-1.jpg  

紅藜,為台灣原住民族使用近百年的作物。因為耐旱的特性,它在19世紀初台灣遭逢旱災時,是重要的糧食:這種穀物也是釀製傳統小米酒不可或缺的酒麴原料。經研究後發現含全面且豐富的營養,可替代米、麵、豆,所以有"穀類的紅寶石"之美稱

 _DSC0590-1.jpg

_DSC0649-1.jpg

 _DSC0698-1.jpg

_DSC0705-1.jpg  

紅藜2008年12月正名為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是台灣特有的原生種一年生木質草本藜科植物,由播種到採收約要90~120天,一年可兩收。葉互生具有多形性,顏色也頗多變化,幼苗時期為紫紅色,後隨著生長轉為綠色,到果穗成熟落葉前又變為紅、紫紅、或黃色,多種轉變,具觀賞價值。

_DSC1063-1.jpg

_DSC0722-1.jpg

_DSC0681-1.jpg   

_DSC0675-1.jpg  

美麗的花序是頂生或腋生的穗狀圓錐花序,花穗剛開始為綠色,後來因為品種的些微差異,內含的甜菜色素讓它呈現紅、粉紅、橙、金黃、紫多種鮮艷顏色(甚至同一穗混了兩三種顏色),果實就包藏在宿存的花被中。所以,從花穗變色到採收,整個園子看起來繽紛異常。

_DSC0626-1.jpg  

_DSC0388-1.jpg

_DSC0392-1.jpg

_DSC0394-1.jpg

_DSC0659-1.jpg  

株高可達2米以上甚至3米,莖直立分枝少,上有和花穗同色的縱走細長條紋,因此彎曲下垂的多色花穗和莖部呈現桃紅、紫紅、黃、綠的直立線條,以及片片金黃、桃紅的葉,構築了浪漫迷濛的畫面。

 _DSC0641-1.jpg

_DSC0699-1.jpg  

_DSC0714-1.jpg  

紅藜,原是原住民部落才看得到的美麗穀物,前不久有幸發現我家附近有個原住民鄰居種了一小塊地。等它開花結果穗之後,連去拍了幾天,順便請教他紅藜的知識。意猶未盡之際,承蒙這朋友指點再到10公里遠處一較大種植面積的園子,拍下一系列照片,得以完成此篇並長見聞,真是感謝。

  _DSC0664-1.jpg

_DSC0666-1.jpg

_DSC0671-1.jpg

_DSC0675-1.jpg

因為保存的問題,還有要去殼再食用的不方便性(其實也去掉許多抗氧化的營養成分),使紅藜如此美麗又有豐富營養的植物,沒能進入主流食物市場,甚至逐漸消失,為人們遺忘,可惜之至。

幸好最近幾年農林單位積極研究並大力推薦,希望發展出連殼都能應用、保存豐富營養素的方式,見到這顆紅寶石再有發光發熱的一天,也給山野多一些美麗的色彩。

_DSC0682-1.jpg

_DSC0686-1.jpg 

 _DSC0693-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