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沙灘邊緣處常有開著紫紅色花朵的爬藤植物盤據,除了花朵喇叭狀像牽牛花~旋花科的馬鞍藤外,還有一種開著較小的蝶形花,會結刀狀莢果,是豆科的濱刀豆。兩者雖不同科屬,都耐旱耐貧瘠,極為強健又繁衍快速,同為海邊重要的定砂植物和特色景觀。
海濱沙灘邊緣處常有開著紫紅色花朵的爬藤植物盤據,除了花朵喇叭狀像牽牛花~旋花科的馬鞍藤外,還有一種開著較小的蝶形花,會結刀狀莢果,是豆科的濱刀豆。兩者雖不同科屬,都耐旱耐貧瘠,極為強健又繁衍快速,同為海邊重要的定砂植物和特色景觀。
葎草是山郊路邊強勢蔓性野草,常見到在荒地或溪邊攻城掠地。春夏之際花開時,會見到有兩種不同花型出現,令人好奇。幾經查詢,原來他是雌雄異株,所以有不同形態的花序和花形。同一地區又總是雌雄株夾雜生長,互相纏繞一起,因此會有濃密攀爬覆蓋成一大片的景觀。(如上下)
上山健行時,只要是碰上潮濕的林徑,我必然會放慢腳步,路旁仔細尋找一種白底淡紫紅色帶藍色的小花,期待遇見她,而每次遇見都能讓我心頭一喜。她顏色艷麗卻典雅端莊、造型優美,佇立林下,像是山林中的小精靈,她叫台灣油點草。
天門冬的知與美~天門冬是我院子裡難除的惡草,總是在植物根部附近竄出伸長,用一身蔓延的柔絲攀爬,捲繞覆蓋灌木枝頂。想狠狠扯下它,卻一身刺讓你難下手;想除根絕後患,卻根深又緊靠你的心愛庭植而難下鋤。不受期待也不願被馴化,不守規矩,也不討喜愛。可是,卻有令人驚嘆的知,暗藏的美和入藥的大用。
美洲闊苞菊,晨光還帶著涼意,沿著住家附近的水圳漫步,呼吸尚未被打擾的空氣,是我們每天的功課。這個春天,就在圳邊水泥欄與圳水間淺薄的沉積泥土裡,一株株挾著簇簇金黃挾帶粉紅小花的枝枒竄升到護欄上。喔!是南美闊苞菊,生意盎然地佔據了水岸第一排,像是專程來參加春天的慶典。
那天清晨微風輕拂,走在熟悉的鄉間小徑上,迎面遇見了鄰居阿嬤。她佝僂著身子,在圍籬邊一片一片的專注地採著什麼。湊近一看,阿嬤一邊熟練地採摘著,一邊笑著說:「這鵝仔菜,現在正嫩,炒來配飯,甘甘的好下飯呢!」聽她這麼一說,我也忍不住跟著蹲下來細看。
台灣常見的菊科苦苣屬植物有苦苣菜、鬼苦苣、苦滇菜三種。三者長得很相似,都是高可達一公尺多,莖中空直立,頂生眾多如菊花的黃色頭狀花組成繖房型花序。黃色頭狀花序徑約2~2.5公分,都是由80至百多朵兩性舌狀花聚合構成,果實也都是由長約1公分的白色冠毛帶著飄揚的瘦果,光看花和瘦果是不容易分辨的。(如上下)
苦滇菜,是低海拔山區或荒地很常見的野菜,帶有苦味,又稱苦菜。如小菊花的黃色頭狀花,一看就能判斷是菊科,他是一年生或兩年生直立草本,春夏之間開花,過年後在晨運路上便在釋迦園中發現他的聚落。(如上下)
農曆春節抽空到附近山上走走,因為天冷,蝶蛾昆蟲極少。但老天還是給了補償,高興發現了好幾顆鮮紅欲滴的薄瓣懸鉤子的果實,他的果期應該是3~5月,怎一月就迫不及待在山路邊招搖。薄瓣懸鉤子又叫虎婆刺,,因為他多刺,果實像覆盆子,所以也稱為刺莓,但是他和草莓是完全不同屬的植物。微酸微甜,是山路旁的免費零食,路過遇見就肯定不會錯過。
路邊發現賞心悅目的野花可欣賞可研究,是山野健行活動的附加價值之一,最好是以前沒見過的,每每喜不自勝像撿到寶一般的高興。前幾天在進初鹿前的荒地所邂逅之小美~敏感合萌,便讓我興奮好幾天。
時序過了立冬,又見路邊可愛的野花~山珠豆又悄悄地開了。山珠豆是豆科蝶形花亞科纏繞性多年生草本,葉是典型的互生三出複葉,秋冬之際,開著紫色或淡紫紅色徑約3.5公分的圓盤狀花朵,在路邊綻放,甚為明顯。
低海拔山野路邊若有新墾或災後裸露地,沒多久便會有許多野花野草蜂擁而來插旗,以佔領一席之地,常見者有紫霍香薊、兔耳草、咸豐草等。偶而會有驚喜,出現當地比較少見的野花,最近被他粉紅小花吸引的野路葵就是一例。他的名字夠聳夠好懂~野路葵~野外路邊的錦葵科。
台灣全島野外的荒地或路邊坡地,常見某種醒目的野花,長條狗尾般的總狀花序,環繞開著一朵朵小蝶形花,紅色或磚紅色,有蔓性也有小灌木型,那一定是木藍屬的植物。其中屬於直立型小灌木,有羽狀複葉,全身無論莖、葉柄、花序均佈滿了淺褐色開展硬毛者便是毛木藍,或者叫硬毛木藍、靛木藍等。(如上下)
某個夏天在鄰近村落的街巷邊,看見有住戶在屋前洗著一株株野草,然後晾乾曬著。以為是要做為草藥的魚腥草或車前草之類,好奇走近看了葉子,才知是土半夏。土半夏雖本身有毒,但可做為散淤解毒的外用藥。(如下)
春天到了百花齊放,草也跟著長得快,院子裡的草皮大概每兩周就要割一次。每次割草時,草皮上總有些可愛的小野花開得燦爛或浪漫叫人下不了手,心裡都要一陣糾結掙扎。例如黃花酢醬草、紫花酢醬草、黃醃菜等,長得不高又開得漂亮,真想留他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