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專美於前,台東縣政府也籌劃了2021南迴藝術季,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創作14件裝置藝術作品,分別建置在南起南田北至三和長約50幾公里的台九線兩側,為台東的好山好水再注入藝術氣息,預定8/7活動開始,希望疫情過後經由南迴來台東的遊客能邊走邊看邊玩,用慢活的心態仔細品嘗台東之美。其中有11件作品就在台九線路邊的海岸上,不用費力尋找即能輕鬆停車欣賞,就從最南邊的作品先看看,再斟酌列入疫情後的口袋名單吧!
(1)位於南田公園內印尼藝術家I Wayan Sadera伊.瓦漾.薩德拉的作品"捕捕"(BUBU),BUBU峇里島語言是漁筌之意。作者的創作理念是身處臨海的南迴,藉由兩座漁筌用不同編織方式,如同山與海相互牽絆。透過山的規律綿延,海的瞬息萬變,比擬成峇里島與台灣,不同國度、文化及族群卻有相同捕魚技藝。許多古老文化技藝不斷流失,提醒及傳承給下一代,再次編織生活記憶,找到新的時代脈絡。
(2)也在南田公園內,就在"BUBU"旁邊,是台灣藝術家404 N.F之創作,身處於南島的北臨界點,「南方」仿若更具有地域的指向性,以何地為之相對。感官的匯流、追尋與擴張,是為了使身體意識到現地相對於南向的兩地,映照與感官的觸動,將使身體經驗從源頭組構出新的「感官語系」
(3)出南田村向北走了數公里即達最醒目最方便停車的9420~台九線420,停了車拿相機衝了下去吧!因為顏色鮮豔的他正向你招手。他是台灣藝術家安聖惠的作品~起點。
以竹編、鐵管、紅色繩織和橘色交通三角錐混合塑造的搶眼作品。
作品旨在呼應一首詩:這是一條迎接日出的公路,過客趕往下一站的繁華,鮮少佇足。
這是一條寂寞貧瘠的公路,有人聽見它的每一個心跳,他用盡全力守護,走遍山巔海角,哪怕顛簸曲折。
月光曬白了髮,焚風吹乾了起皺的白袍,這裡不只是一條公路,而是起點站,一個出發的地方。
「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徐超斌(南迴醫院發起人)
(四)在他身邊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是另一個鮮豔作品~呼喚南島的風。
用木料、鐵器、石頭、橘色油漆塑造的作品,是本土藝術家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傑作
同樣以一首詩表達他的創作理念:
呼喚南島的⾵/請來 請來/請來你的sicevud起源地
在卑南溪以南的永居所/給心靈航向無邊的生態書海
呼喚南島的風/吹來 吹來/吹來你的kisenai祝福
在日出以東的永恆地/給「南迴醫院」早早有個家
呼喚南島的風/攜來 攜來/攜來你的擁抱與讚美
喚一個名叫cemel的古典/化為療癒靈魂的真實良藥
(所以9420也有兩個作品)
(五)近大武外環道前有個小小的南濱休憩區,別開快,快就可能錯過,區內可停車,停了車前面就是另一個作品~通往天堂的階梯。
他是由方型鐵管焊接塑造,造型線條都簡約卻會讓你大大驚艷,垂直的結構經由視覺營造出像直入天上的階梯之立體效果。
由南非藝術家藝術家Strijdom van der Merwe 斯德瑞東.范德莫威和本土藝術家周聖賢聯手創作,
作品意在表達南迴是滿載生命力的地域,呼應南迴蘊含的自然人文底醞,象徵希望、永恆和夢想,開啟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引領觀者通往未知、充滿神秘和歡樂永恆的地方。現實中雖然沒有通往天堂的階梯,在南迴勾勒出一座看得見的天梯,藉由作品提醒人們正視並勇於實踐夢想。
(六)繼續往北,大鳥休憩區有個很大的停車場,有個造型典雅的鐵器作品非常醒目被海洋襯托著,看似天上的神喝醉了,酒杯掉落凡間倒插在沙灘上。他是台灣藝術家邱尚為的作品,名為太平洋的呼喚、相約南迴。
杯頸線條是兩個對望的人臉,取"呼喚"、"相約"之意,代表家鄉對在外子女親情的思念與呼喚;也融入大鳥部落的傳說、地域、產業及海洋文化等在地意象。也表達南迴公路四鄉鎮交通不便讓青壯人口外流,影響部落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而南迴公路拓寬改善計畫便捷了返鄉之路,促使部落青年願意返鄉打拼,為故鄉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
(七)位於金崙沙灘的作品就稍微要多點路程,因為台九高架橋之故,你要先彎進社區走7-11旁的巷子再直達沙灘。
他是本土藝術家哈拿-葛琉創作~方圓之間,以鐵條和其他媒材巧妙焊接塑形。
作品闡述沙灘與海岸山脈綿延連結,金崙排灣族部落,馳騁海上公路,盡享海天一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依山傍海排灣族部落有獨樹一格的文化內涵。以方、圓形式將人、作品、融大自然,勿忘人亦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天、地、人「方圓之間」,也是做人的原則,「圓」是處世的智慧。「有缺口的圓」是分享的文化場域裡的原住民價值觀。
(八)出金崙社區回台九線再北上到太麻里,找到曙光園區,這裡也有兩個作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沙灘上一雙巨大的藍白拖鞋,走近一看是水泥塑造貼上馬賽克和白色小卵石的作品。
是台灣本土藝術家林子堯的作品~潮 ‧ 南,作品的理念是往南去走走是一種新的時尚,也是逃離都市塵囂最佳首選,面向一望無際的大海,旅遊的足跡與當地文化交匯與駐足。脫掉繁重的鞋子,解放你的雙腳與五感,感受潮南與大海的魅力。
(九)在離拖鞋不遠的沙灘上,跌坐了一個黑色的巨人。作品名稱:行走的意識,是以色列藝術家Idan Zareski 伊丹.扎勒斯基的bigfoot創作系列之一。
Idan Zareski是旅遊世界各地的旅者,創作受多元文化影響。Bigfoot系列創作於拉丁美洲,觸發人們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作品呼籲人類要和平、希望與團結。Idan Zareski看見南迴山海之美深受震撼與感動,希望赤腳行走的Bigfoot能串起南迴與世界美好的連結。
雙手向後撐地癱坐太麻里沙灘上的巨人,看似走了好遠的路後坐下來休息,順便欣賞夕陽西下的霞光之美。
把這兩個作品擺在一起也是相當好的創意,很協調。
(十)再北上回來到著名的華源灣,站在高處望向海邊,一組似密碼的東西排列在沙灘上,和遠處定置漁場的浮球相互呼應。哦!這是一個適合站在高處觀賞的裝置藝術,名稱是:協調的混沌。
他是由美國藝術家藝術家Andres Amador(安德烈斯.阿瑪多)結合台灣及紐西蘭南島文化的內涵,運用南迴的地貌與素材,以沙雕及疊石呈現圖騰的樣態,與這片土地和在地人文產生情感的連結,藉此創造出二個文化間的相互對話。(南島語族分布範圍北起台灣,南至紐西蘭,而台灣是南島語系國家中語言歧異度最高的,因此,台灣為國際間廣泛討論之南島語族可能的起源地。)
(十一)最北端依個裝置藝術在三和,台九線370,原住民祖先發源地碑的對面,也是路邊。
是台灣藝術家饒愛琴+敲裂拼姬工班所創作~陸發岸Ruvuwa’an‧發芽。以五個水泥立體造型柱、波浪線條漂流木和馬賽克混合組成。
選擇設置在原住民祖先發源地對面自然有他的意義,作品理念在訴說卑南族石生系統的口傳故事,用五個自然形體站立登陸之地,地名「陸發岸」即是發芽、發祥地的意思,以卡大地布部落石生為根基,漂流木象徵洪水後的考驗,與大自然和人的連結、延續;部落婦女、青年集體馬賽克拼貼部落的記憶,累積成現在文化生活;母親的十字繡、山海共生、感恩天地及發芽繁衍,開出朵朵內心自信的花。
ps:這11個裝置藝術都在台九線海岸,另外還有3個在山上或西邊的坡地上,有點偏離台九線,因此有機會再予補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