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苞舌蘭,俗名紫蘭,它是道地的蘭科植物(苞舌蘭屬),唯生性強健,喜陽光,和一般喜好生長在潮濕陰涼處的蘭花迥然不同。花期很長,從春天開到秋天,南部地區幾乎整年可見開花。尤其是夏天豔陽下,百花垂頭喪氣,奄奄一息,但她依然嬌影搖曳,豐姿綽約,令人驚訝稱奇。
紫蘭,為熱帶習性的蘭花,原產於南太平洋諸島、馬來西亞、菲律賓、澳洲、等熱帶地區。台灣的野生紫苞舌蘭僅分布在蘭嶼及綠島,是當地特有的原生植物,所以又名蘭嶼紫蘭、紅頭紫蘭、紅頭苞舌蘭。
由於花形美麗,引來人類濫採,另外土地開發影響破壞了它的棲地,使紫苞舌蘭族群急遽下降減少,剩下少數苟存於森林深處和峭壁等,有在野外滅絕的可能,令人唏噓。
我家院子這一大叢紫蘭,十年前是鄰居送的一盆像小家碧玉的秀麗可愛盆栽;為了方便照顧,秋菊阿嬤在5年前把它定直在前院大石頭旁的花壇裡。因為是地生型蘭花,台東氣候又適合它,沒多久就快速生長,恣意奔放,蛻變為落落大方的明豔大美女,成為賞花及視覺焦點了!
紫蘭,如果種在地上,植株可高達約1 公尺,莖為葉鞘所包,表面看不到。
而葉子很狹長,有摺扇狀的脈,長得像極颱風草,大約有3~7片環抱在基部;
質地算是薄的,顏色淡綠,長 約30~80 公分,寬約 5~7 公分,先端尖銳。
它要開花時,會從基座抽出高高的無葉花序梗(花莖或叫花葶),長可達 60~100 公分,下部有數枚筒狀鞘片。
它的花是長於花莖頂端的總狀花序,花序不長,約 有10 朵以上的花由下而上依序輪開,園藝栽培者甚至可開到30朵;平常大約保持有5~8朵在花莖頂端。
紫蘭的花為紫色,徑約3~5公分,和其他常見蘭花特徵相近,看似有5枚花瓣和中央蕊柱部分,其實錯了,它是3枚花瓣,3枚花萼。
萼片成先端漸尖的卵形,後萼片中央有凹陷;側萼片有點斜,與後萼片大小相同;
側花瓣近橢圓形,比萼片大,先端也是銳尖;
唇(舌)瓣貼生於蕊柱基部,成3 裂狀;側裂片直立,先端稍擴大並成截斷形;
中裂片像長爪狀,末端擴寬呈近截狀的匙形,此應為苞舌蘭名稱的由來。基部與側裂片相連接處具一對鮮黃色肉突,亦為醒目特點。
花苞片紫色,呈長約 2 公分的漸尖卵形,花梗和子房也是紫色,比花苞片長;
花朵由下方逐次向上開放,花苞片則向下反卷;
即將花謝時,與花萼銜接之花梗上端逐漸膨大,預備長成果實。
果實為蒴果,長約 2.5 公分,圓柱狀,具稜,紫色。
紫苞舌蘭自然結果的能力非常之強,所以可見到花莖上許多花朵與果實並存的現象。
它的種子也具有自行發芽的能力,常可在母株周圍土壤中發現小苗而逐漸擴大範圍(當然,分株法繁植亦可)。
苞舌蘭,也有其他花色的品種,是進口的園藝栽培種,非台灣原生。
我的紫苞舌蘭,也應該是園藝栽培,甚至是進口而來。至於他在台灣的原鄉~蘭嶼、綠島,已成瀕危植物,政府相關部門育苗、保種、棲地復育的工作應該要加快腳步急迫進行,讓美麗的紫苞舌蘭再度遍地開花在美麗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