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料理台上有一條自己發泡好了或傳統市場買回的魷魚,到做出一道冷盤上桌,能在炎炎夏日裡大快朵頤,還有一些功夫要施展。事實上,汆燙容易,做沾醬也簡單。那還有什麼問題?是刀工!如何分割,如何刻花?大大影響視覺,當然也成為表現的主要因素。
魷魚身本為筒狀,剪開曬乾成片,有頭部和觸腳那一面是原來內側,有三角狀尾鰭的那面是外側(如下),切割時要分清內外(攸關翻捲花紋)。
首先,把頭部、尾鰭切下,內部中央硬鞘去除,
魚身由內側對剖(刻花要劃於內側),
第一種刀工:由尾部向頭部斜刀約每0.5公分深劃(勿斷),換另一個方向再劃,(如下)
整片都劃成菱格狀了再橫切成約7段。
第二種刀工:魚身內側斜刀約每0.5公分直貫深劃,再橫方向斜劃,並每3~4格截斷成小段。
頭部的處理則將觸角分為兩段,其他盡量切成長條。
尾鰭則比照一或二的刀法。
汆燙是容易的!水滾後魷魚置入約一分鐘,魚片翻捲刻花自然分明顯現。不同刀工有不同效果,刀工一呈現如捲筒狀之完整漂亮花樣(如下),但分量看來會較少。
刀工二所致效果則呈3~4稜狀段落,看來分量會較多。有刻花,當然除了視覺效果還有助於吸附沾醬。
至於沾醬,也簡單好做,最通俗的是磨薑泥、一匙糖、再加醋、醬油調勻即可,也有人推崇芥末醬油,隨你喜歡。
汆燙好了,沾醬也調好,這簡單的台灣味就能上了!夏天的夜裡,配上冰啤酒或只是吃飯,不喜歡他的人真的很少。
實做口述:徐秋菊 攝影整理:林茂仁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