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鄉嘉蘭村是個傍著太麻里溪的山間美麗原住民村落,小村東西各有一座橋跨越太麻里溪形成極佳的環狀健行路線,能兼具運動賞景與部落巡禮,以及見證受風災摧殘再堅強重生的歷史。
除了風景秀麗,也極具人文特色。村內有八個部落~七個排灣族一個魯凱族,但只有七個頭目。為何?因為魯凱族部落的頭目留在屏東原居地沒有遷居過來,由村莊口的遊客服務中心旁的巨型木雕可見端倪~七尊有頭目頭飾而最左一尊以百合花代替。
這路線和村莊我們連續兩個星期來造訪,逆時鐘順時鐘各一趟,又為什麼?由於天空步道是單行道,只適合走順時鐘方向,第一趟選錯了衍生些不便又多花時間,第二趟就順利愉快了!建議先到遊客中心和親切的服務人員SAY HELLO和詢問路況及買票。天空步道每人30元,星期二公休,疫情期間遊客稀少,天空步道經常鐵門深鎖,最好先預約或買票。最好先預約或買票。車子開離遊客中心,64縣道指標清楚,往天空步道就對啦!(如上、下圖)
第一座橋~拉灣橋就在村莊東方邊緣處,遠遠可見黃色的天空步道。(如下)
所謂天空步道,即是在垂直山壁上鑿建的單車及行人棧道,高度並不怵目驚心反覺和藹可親,而且長度僅有200公尺。可是君莫笑,偏鄉小村能有這貼心可愛設施已屬不易!(如下)
過了拉灣橋,橋頭右轉下方即是天空步道入口,有涼亭、賣店、停車場和最重要的洗手間。(如下)
等服務人員開了鐵門,從此地開始這趟健行小旅程吧!(如下)
步道清幽涼爽,可遠眺另一座綠拱橋、(如下)
遠山溪谷風光和對岸的嘉蘭村。(如下)
走出天空步道,沿著太麻里溪南岸,是長約1公里多的乾淨平坦舒適步道。(如下)
不久,綠色拱橋來到跟前。最近山川間的鋼鐵拱橋搭都漆上醒目紅色,少見綠色。(如下)
是因為他叫拉冷冷大橋嗎?一笑。(如下)
他和拉灣橋都是完工於民國102年(2013),應是2009年莫拉克颱風肆虐之後的重建。
穿越拉冷冷大橋便不再西行而右轉經廣輝橋進入村莊,部落漫步行禮,經過嘉蘭溫泉公園(需團體預約泡腳)、太陽下山雜貨店,到山坡上層的新富社區。(如下)
輕鬆漫步尋訪極具風味的頭目家屋和有特色的小屋或彩繪牆雕等,沉浸原民藝術氛圍中。
在向弄尋寶中,你一定會發現一個在轉角處的小吃部,名叫拐個彎,據說是在星級飯店退休的廚師回到家鄉開設,若時間配合可在回程取車載來用餐,也是一個在部落消費的好選擇。(如下)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不得不重視的歷史要見證和回顧。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拱出深山裡的大水,無情的沖毀在太麻里溪畔的嘉蘭村社區,造成大量房舍和土地的流失。在世界展望會、紅十字會和政府及村民通力合作極力奔走下完成災民安置的永久屋,包括2005海棠颱風的受災戶在內共百餘棟,分西側、東側、及海棠永久屋三處,因設計新穎美輪美奐成了金峰鄉的地標,有金峰鄉的比佛利山莊美稱。(如下)
(上為西側永久屋,下為東側永久屋。)
(下為海棠永久屋)
接著再轉到山坡下方的社區,也是金峰鄉行政中心。看見最近才完工的鄉公所新大樓,又前衛又契合山川有原民氣息,令人不由不駐足欣賞。(如下)
門前一對原住民勇士的彩繪,形成另類門神,也頗有看頭。(如下)
PS:回到家的隔天才知,這鄉公所大樓的建築竟然是我女兒設計,真是巧、真是驚喜。
鄉公所一旁是鄉民代表會,當然也輸人不輸陣,門飾、壁雕、彩繪等都引人目光,細細觀賞。(如下)
之所以愛到原住民部落漫步巡禮,感受原民風的藝術氣息也失一大主因。除了頭目家屋,民宿、圍牆,甚至路燈都能展現濃濃的原民藝術風。(如下)
加上這段穿梭部落的漫步,方能湊足我們預計每天的健行里程~5~6公里。回程走上拉灣橋,除了眺望拉冷冷橋和嘉蘭村外,尚可見大水無情沖刷割毀土地房舍道路後留下的水泥柱、護欄等遺跡,令人不勝噓唏,也見證大自然的威力。(如下)
回到天空步道入口,參觀貨櫃屋搭建的賣店,有咖啡、簡餐、原住民文創藝品。(如下,午餐地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老闆夫婦親切,要請喝咖啡,早上喝過所以婉拒。老婆買了一個村莊婦女手做圖飾漂亮外做工用料都扎實的後背包作為ENDING和紀念,不虛此行的半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