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的料理方便又多樣,最平常的有炒、煮湯或煮粥、煮麵,是台灣最常見的平民食材。但委屈的是,許多人把它視為跑龍套或墊檔的角色,隨意煮得色衰相不佳,不能和其他菜餚比拼。其實,稍加用心則可提升它的品相、位階,和其他大菜能平起平坐,分庭抗禮,例如秋菊阿嬤的炒絲瓜,就要顏色青翠、香味醇厚、口感脆中帶軟,絕不肯讓它晦糊糜爛賣相差。
行徑詭異善變的鳳凰颱風來臨前一天,善解又好心的鄰居送來一些自家種植的蔬菜,要我不必為颱風後的青菜煩惱,真是感心啊!其中有兩條絲瓜,更是讓秋菊阿嬤和我眼睛為之一亮。今天,颱風剛過,不出去買一定很貴的菜,就拿其中一條(約500克)和青蔥一枝、薑兩片、金鉤少許(絲瓜和海味很搭)炒一盤色美味鮮的絲瓜囉!
調味料用了鹽、香油、和一點地瓜粉(必要時)。
想做得順手漂亮,前置作業是一定要的。金鉤先泡溫水軟化,絲瓜削皮(撇步一:勿削太深,失去綠意)後,
橫斷再直剖成4,接著,削去部分籽和白囊(撇步二,為何削些白曩?擺盤時容易調整綠面朝上,還有強調脆的口感 。它可留下煮湯煮粥食用。)
再切成等長的段落。
隨之,蔥薑亦切妥,準備工作便OK了!
開始動鍋吧!一點油熱鍋後爆金鉤出香味後下蔥薑稍炒,接著入絲瓜翻炒數下,隨之加水約200~250CC馬上上蓋轉中火燜它。
燜煮約3分鐘,見絲瓜綠白皆顏色浸潤,筷子試夾熟度OK則以一小匙鹽、幾滴香油在湯汁中調味炒勻。
最後,視個人需要是否要強調晶亮色相、柔滑口感而決定是否鉤些玻璃芡。
翻拌均勻後,絲瓜先擺好盤,
再平均將醬汁淋澆於其上,這道便宜、平常又簡單但色香味俱美的炒絲瓜便低調的高調呈現了!
絲瓜,在台灣整年都能見到,主要產季為5~9月,所以是夏秋盛產之際最為可口,而且便宜。但這一次鳳凰颱風來攪局壞了好事,勢必價格會高許多。忍著點,過不了幾天它就會回跌了,到時再快樂地享受美美的炒絲瓜吧!
實做、口述:徐秋菊 攝影、整理: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