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炒筍子嗎?這時節怎有筍子?」有許多到寒舍作客初次遇見這道料理的朋友都會這樣問。吃了一口再一口後又問:「脆的!又帶點柔軟的黏性,酸酸甜甜真爽口,到底是什麼?」,秋菊阿嬤這時才回答:「馬鈴薯啦!大陸人稱為土豆。台灣餐廳比較少做,大陸或美國的華人餐館常有炒土豆這道菜。」
又一定會接著說:「我婆婆住在美國我小姑家時,常在鄰里華人家庭聚餐場合做這道菜分享,總是大獲好評。」
如果你納悶:「那口感為什麼是脆的?一般印象裡的馬鈴薯都是燉咖哩、烤、或蒸熟做沙拉泥,口感是鬆軟的啊?怎麼辦到的?」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秋菊阿嬤做一盤8~10人份的炒土豆大約用兩個馬鈴薯(400克),一條辣椒、一顆蒜瓣,適量白芝麻,和一枝青蔥(擺盤裝飾用)。調味料僅用到糖、鹽、醋。簡單明快。
馬鈴薯削完皮在切割時撇步就來了!先切下外為表面圓凸的一小片,但讓它一直沾黏在刀面不剝離,
如此在續切馬鈴薯成薄片時圓凸面自動會推開切片,便不會黏附礙手了!
切片完成後再幾片成一落切成細長條。
馬鈴薯口感為何會脆?撇步是以水沖浸,輕輕抓洗出澱粉,
水呈白濁狀則再換水續沖洗至水清澈,將之瀝水備用。(每回沖洗約30秒換水,共用約1分半鐘)
此時,正好蔥切絲泡冰水中(撇步:它會捲曲,擺盤好看),辣椒、蒜切末。
動鍋時便容易上手,一點油熱鍋爆香蒜頭立即下馬鈴薯,
稍微炒之後調味,撇步:先下一匙糖翻炒再下一匙鹽續炒。
炒至顏色看來飽滿浸潤時(馬鈴薯下鍋約炒60~70秒),試味調鹹度,再二度調味,
依個人或家中成員喜愛倒入重重的白醋(撇步:酸才對味爽口,又,加黑醋則顏色不討喜)。
然後依序辣椒、芝麻置入快速翻炒均勻即可起鍋(約再炒80~90秒,炒馬鈴薯共約2分半鐘)。
至於青蔥,只是用來裝飾擺盤,可有可無。
可能有朋友懷疑:為何不將蔥加入一起炒就好了?
撇步:遇酸則蔥之顏色變黃,反而賣相變差,自己斟酌。
馬鈴薯是大賣場裡全年都有的進口蔬菜,便宜方便,無論是否特價,印象中都是一顆5~9元不等,實在很適合平時家裡備個幾顆(勿存冰箱裡,只要別發芽就好)。
又這道菜可以扮演餐桌上令人驚艷的綠葉角色,家常宴客兩相宜。
如果想讓它升格變主角,OK,加牛肉或豬肉、雞肉即可(但不加酸囉!),下一篇再分享吧!
實做、口述:徐秋菊 攝影、整理: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