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苦苣,又名花葉苦滇菜,和苦苣、苦滇菜同為菊科苦苣屬植物,也都是有苦味的野菜。那為何稱之為"鬼"苦苣?大概是葉面彎拐不平又葉緣有像刺的銳齒,顯得張牙舞爪面目猙獰吧!(如上下)
鬼苦苣是多年生粗壯草本,株高約20~180公分,原產歐洲,逸出歸化成各地野草。台灣原來只生長於中高海拔地區開闊地,現在則低海拔荒地或溪邊等也可見到,底下照片都是在海拔約兩百多公尺的部落旁拍得。(如下)
莖光滑直立,中空,表面具紅褐色。(如上下)
基生葉少,莖生葉抱莖互生,無葉柄,有耳葉,葉形多變,有長橢圓形、琴狀深裂等,但不致裂至中肋。(如下)
葉緣為如長了銳刺般的鋸齒緣,硬硬的有些扎人,感覺起來猙獰不友善。(如上下)
葉面深綠有光澤,葉背灰綠。葉脈於葉面凹陷而於葉背突起。(如上下)
他和苦滇的株型、花、葉都很像。最大的差別在葉子,苦滇的葉緣刺較短而且不刺人;苦滇的葉面顏色較淺且平光不亮;苦滇的葉形多數深裂成魚骨狀,鬼苦苣則不會。(如下)
第二個立即可分辨的是耳葉,鬼苦苣的耳葉圍成圓形,苦滇的耳葉則呈雙戟狀尖突。(如下)
他的花是頂生或腋生,由多朵頭狀花所構成的繖房狀花序。(如下)
頭狀花總苞筒狀,無毛,有疏刺,苞片披針形長短不一,約4層包覆。(如下)
頭狀花全由兩性的舌狀花組成,舌狀花花瓣黃色,約有80朵,展開時徑約1.5~2公分。(如下)
每朵舌狀花花瓣原先內捲包覆著花蕊柱,花蕊柱由5枚雄蕊緊貼包覆,頂端花藥褐色,舌狀花漸開時,雌蕊花柱也漸伸出雄蕊柱外,柱頭兩裂。
舌狀花其實是長管狀,連下位的子房長約2公分,白色花管上附有細細纖毛。(如下)
果為瘦果,成熟後呈扁平的倒披針形,每面有三條縱稜,被長約1公分的纖毛帶起,和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隨風飄散,繁衍去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