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DSC1728-2.jpg

以前只曾經在賣場見過羅望子的果,只知道他來自於非洲或亞洲南部熱帶地區,1985年才從印度引進(但台南成大有1923年日軍所種老樹)。也聽說他的葉和果都可以吃,是東南亞地區家常料理食材,就是從沒見過本尊。

15A_3347-1.jpg  

直到前年某個夏日,晨運時在鄰村的巷弄中喜孜孜地發現他的小花,進而認識他的植株。

A17_2925-1.jpg

羅望子,又叫酸豆、酸角等,是豆科羅望子屬(酸豆屬)的常綠喬木,高可達15公尺以上,是優良的行道樹。可是據南洋地區來的新住民說,平常家庭為了方便摘食果葉都將之矮化披散。今年夏天,我又在附近的釋迦園裡找到小花開得異常繁密的兩株羅望子樹,方得以近拍,為小花寫真。  

A17_2904-1.jpg

也許是天氣熱,陽光充足,金黃燦爛滿枝頭的景況吸引我不由走入一探究竟。

A17_2905-1.jpg

啊!花雖滿溢恣放,卻不容易拍攝。

A17_2911-1.jpg

花小(徑約3公分不到)又風搖倒是其次,小花脆弱,花瓣易傷易落,難得見完整景象。

A15_9359-1.jpg

那麼,由他的枝葉觀察吧!他的老幹樹皮黑褐,有縱橫不規則粗裂紋,小枝則呈淺紅褐色。  

A17_4067-1.jpg

葉是偶數羽狀複葉,大葉互生,長約8~18公分,有0.5~2公分的葉柄。  

A15_9364-1.jpg

小葉則對生,有8~15對。

A15_9363-1.jpg  

小葉無柄,呈小橢圓形狀,先端有小凹陷。長約1.5公分,寬約0.4公分,葉脈不甚明顯。

A17_2952-1.jpg

再回來關注他的花,小花數枚(5~12),呈頂生的總狀花序,花序長6~16公分,光滑無毛,著生在嫩枝先端,或老枝兩側大葉掉落後之葉痕上方。花期為5月到9月。

A17_2910-1.jpg

小花梗長0.8~1.5公分左右,先端有彎折關節,花苞初時成毛筆尖狀,有兩枚苞片包覆。     

A17_2933-1.jpg

花苞逐漸成熟,在苞片逐漸張開時也隨之伸長膨大(如下)。

A17_2925-1.jpg

很快地,兩枚苞片轉紅褐色而脫落(如下)。  

IMG_6312-1.jpg

小花展開時花瓣原本應有5枚,看來只有3枚(旗瓣翼瓣)完全發育,長1.5~2.5公分的倒卵形,黃白色上有紫紅色脈狀紋,邊緣成皺褶樣。另兩枚下位花瓣(龍骨瓣)退化為鱗片狀。

A17_2948-1.jpg   

雄蕊單體,亦有3枚完全,其餘退化,花葯黃色,丁字著生。

A17_3065-1.jpg

 花柱單一絲狀,常由中央往外側彎,柱頭小頭狀。

A17_3075-1.jpg    

由背後觀之,花萼筒約0.5公分,長約1.5公分的長橢圓形裂片4枚,先端銳尖,也是淺黃白色。

A17_3067-1.jpg

他的果是褐色豆莢式的莢果(所以叫酸豆或酸角),略圓胖形的線狀圓筒狀,長約7~20公分,徑約2~2.5公分。

IMG_2344-1.jpg

莢果先端有短尖喙,光滑無毛,在花萼痕跡上尚留有柄長約1公分。種實之間常為緊縮狀,果期約在11~4月。 

page.jpg

ps:1.為什麼中文名為羅望子,據傳是公元前4世紀,羅望子經絲綢之路傳到雲南。而泰國極多羅望子樹,又泰國古名暹羅,在中國看到他,會有回望暹羅的感慨。因此得名。

2.花葉是今年拍得的較多,莢果則是前年所拍,質量上顯不足,容我秋後再去尋果,補上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