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鈴~台灣鄉下到處可見的野花,它的花語是:出身卑微,但勇往直前,生命力特強,深具與眾不同的魅力。倒地鈴,不畏環境惡劣,總能隨遇而安,奮力生存,終於欣欣向榮,開花結果,代代繁衍。
欣賞倒地鈴,與其說賞花,不如說賞果。它的花小得可憐,常不被注意,但果卻不成比例的碩大,而且把裡面種籽保護得安全無虞。恰似典型台灣鄉村婦女樸實低調、刻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形象。
倒地鈴的果每串約1~3個,是倒卵型蒴果披有細細的絨毛,由上方往下看,有三條凸出稜角,像一串粽子。
從側面看,鼓鼓膨膨的樣子,徑約2~3公分,一顆顆吊掛著,像氣球也像燈籠,
所以又名天燈籠、三角燈籠、燈籠朴、粽子草、風鈴草、三角朴等。又因為葉子像苦瓜葉,也有人稱他假苦瓜。日本人則稱他為風船葛,比較文雅的名字。
倒地鈴,是無患子科,倒地鈴屬,多年生蔓性藤本植物。原產熱帶地區、台灣,是本土代表性野花。
它的莖不粗,細細的,上略有細毛;分枝甚多,有捲鬚。
在全省低海拔的農地旁、野地裡纏繞其他植物、荒木攀高適應環境,或自己互相依附、纏繞,匍伏地面生長。真的是隨遇而安,展現強韌的生命力。
或者,恰好有一大片鐵網圍籬讓它攀爬,那更是如魚得水,好似找到舞台讓它盡情表演,
雖然低調,雖然樸實無華,在光影之間也能顯的風情迷人,因此它做為攀附型的綠籬也極為優秀。
至於倒地鈴的葉,是互生的二回三出複葉,有點像苦瓜葉,小葉有深鋸齒緣或呈裂片,裂片圍先端尖的卵形。
葉脈明顯,於正面凹陷,在背面則凸起。
它低調的花好小巧,徑約0.5公分,不注意便錯過了。
花瓣白色有四片,大小不相同,花柱短,呈淺黃色,花期為7~11月,炎熱的夏天正是它開花的季節。
它的花序呢?是腋生的聚繖花序,花序梗很長。明顯的一個特點是:花序梗先端,靠近花的地方,有一對對生的捲鬚,長得蠻可愛的。
花萼也有四片,兩大兩小,帶點淡紅色,成十字形。
剛結果時,花萼顏色即變深,看起來兩大兩小便更清楚了!
蒴果成熟時,會由綠色轉成紅色,裡面有三顆種子,也由綠色轉成黑色。
它的種子也很特殊,每個蒴果內有3顆徑約0.3公分的球形,一顆顆可愛的小珠珠。
上面有一塊白色心型的標誌,非常醒目,好像在跟我說:前面所說的花語還描述不足,我要把愛傳下去,讓潔白無瑕的愛生生不息。
PS:並以此文紀念一位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偉大女性,及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