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瀑布慢活半日遊◎:我架好相機,調了10秒自拍,按下快門後三步併做兩步,踩踏澗水中凸起石頭,想到對岸和大家一起拍下第一張團體照。怎知即將到達的最後石塊並不穩牢,而且滑溜,快到之前右腳一滑、踏入水中,引來同事們一陣驚呼!還好,只是鞋子濕了,人沒摔下。這腳下清澈澗水潺潺,頭上斑爛樹影昳晃,大家圍坐的樹蔭巨石又涼爽、乾淨、舒暢的地方,是此行的第一個景點也是休息站~金峰鄉原生民俗植物園區裡的戲水區,距離入口僅兩百多公尺啊!
行程的規畫還是不耗太多體力的半日遊,早上由台東分乘9部小車出發,台9線過太麻里後在往金峰鄉的入口右轉上山,沿東64縣道經嘉蘭村再前行幾公里,看見白煙嬝嬝的地熱井遇到岔路,順指標往左即達植物園區入口,金峰瀑布便在植物園區裡。
步道口明顯的在園區石碑和巨樹之間,忽然聽見一陣尖銳的哨音,大家也一陣錯愕,搞不清甚麼狀況。原來是今年新進退休同事伯華,還延續習慣,把上童軍課用的哨子帶在身上,吹起集合號了。
也好,重溫上班時光,不!青少年時光吧!又惹來一陣嘻嘻哈哈。
輕鬆拾級而上,說說笑笑,笑聲、話語聲才開始要在林間盪漾,來到一處植栽園的涼亭前空地(有公廁),領隊郭老師居然宣布暫停休息,才百來公尺耶!小看大家的體能吧。
喔!原來是熱心的劉老師,擔心往後上上下下濕滑或石塊擋道的路程有同仁滑腳跌跤,為大家服務提供木杖,揪感心ㄝ!
整裝之後,拄著愛心木杖,順著有護欄的步道依序蹀跬迤邐而下再百來公尺,到山澗水平緩處的戲水區,
我就是在這裡右腳踩入水中,差點跌了一跤的。
大家休息時,我看著不遠處兩段由上而下淋沖的花白澗水,著實好奇。
點此連結可看澗水流下之動畫View post on imgur.com
拎了相機便找右側坡石紮實處緩緩爬上,慢速快門拍下水流如煙。
這就是瀑布?我們的終點?這麼小兒科?不太像吧?心底正吶悶時,又聽見伯華哨音響起,開拔往下一個景點~金峰瀑布,這才解惑。趕緊收拾東西,溜下來歸隊。
下一段路再往上爬升,郭會長見一處視野開闊,澗水、巨石皆平和可親處,招呼大家暫緩腳步、回首來時路,並輪流拍下團體照。
這一次,我先站好位置,所以腳沒再滑入水中了!呵呵!
最後(還是只走了百來公尺),來到一棵旺盛氣根由上而下釘入地面抓住山石、展現極強生命力的超美大榕樹旁的步道平台,便聽見譁啦啦的瀑布聲了。
眾人的精神也跟著來了!興沖沖急忙忙接踵魚貫下步道走向心儀的金峰瀑布。
瀑布自層疊嶔奇巨石高處傾洩嘩嘩而下,中段以下又分左右兩多階水瀑,俊美優雅復靈秀。瀑布下集成一潭澗水湛藍滺湜,澄瀅明淨,真的是心曠神怡,芬多精、陰離子,免費享受。
也許你要說不夠雄偉壯碩,氣勢不足,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歡喜就好。
(點此可出現瀑布動畫新視窗View post on imgur.com)
當然要伯華吹哨再集合一次,瀑布下拍張重要的團體照。
此行出發前心想要上下跋涉,決定輕便就好而不帶單眼相機,只帶個小相機和簡易腳架。
但要拍得如煙似奶的溪曝(如下),至少要有1/10秒以下的慢速快門才行,所以我多準備了一片以前舊式的ND8減光鏡,然後用設定10秒自拍(因為沒買快門線或遙控),手持減光鏡放在鏡頭前等著,克難拍攝。如果你的小相機有ISO100、可到1/10秒以下的快門,也可以試試這方法,即使天氣好、天光亮的時候。可是事後想想,路程算是輕鬆,不帶單眼和裝備而這般克難拍,到底值不值得?就當一次經驗吧!
再美的地方也得說再見,把美好留在心底吧!下山,午餐時間還早,先到來時見遠處滾滾白煙嬝繞,令人好奇的地熱井和金峰溫泉舊址一窺究竟。遭莫拉克風災土石掩埋還在苦苦復建中的現場,了無人踪一片淒涼,地熱井已清出但百廢待興。興或不興?如何興?也是難題。只能感嘆大自然的威力,莫之能禦。
整片災後重整中的空曠石礫地,只有些許蘆葦點綴,有點荒涼,看似電影龍門客棧或西部武俠片場景。
我在中央找到一株花況極好的山芙蓉,和周遭環境對比下顯得格外之美,美得獨特,又詭異。
說也奇怪,這兒的山芙蓉怎到中午了花瓣還是白色的?不同於一日三醉的既有印象。是品種差異嗎?
據郭會長說他上次來勘察路線時,下午3點見他依然是白的,真怪?有空可要好好研究了。
至於其他醒目植物,在這季節,當然就是滿山遍野塗綴粉紫花的香澤蘭,
和市區比較少見嫩葉嬌紅色的野桐,
以及開著小黃花的放屁豆~樹豆了。
出了金鋒地熱井,先轉進嘉蘭村,商借活動中心前風雨廣場午餐,所定太麻里熱心商家的便當也已送達,完全按既定時程,半刻都沒拖延。便當品相、口味都佳,大夥吃得開心,還有同事興起到對鄰卡拉OK店唱歌助興呢!
(但是我之前已決定過不再拍吃飯照片,因為經驗裡沒好看的,呵呵!)
休息半响,忽聽哨聲又起,年輕童子軍伯華又催大家集合上車,再由東64縣道稍往回走過了拉冷冷橋,到今天最後一個行程,由台東縣政府和金峰鄉公所聯手打造的新景點~天空步道。
所謂天空步道,便是一段沿山壁鑿橫梁架設的半懸空腳踏車道(見下圖有黃色護欄部分),
可再由另一橋樑~拉灣橋回到太麻里溪另一側,形成全長6700公尺的環溪環村優美腳踏車道。
他可做為6年前受88風災重創後,災後環境景觀重建與鄉民意志力展現之重要指標 。
停好車,滿心期待地走近,ㄨㄚˊ !尚未完工ㄋㄟ!,黃色護欄圍著,紅色告示立著。
步道未竣,石壁植被也未長好,還是等他完工正式開放再來騎腳踏車吧!
回程眺望對岸美麗的原住民部落嘉蘭村,修建了新路、新橋、新堤防,莫拉克颱風無情殘暴地摧拉、颳割、推沖而毀掉房舍、土地的慘狀已不在。
但大家心頭上的陰影,和溪床邊少數可見的災後遺跡相同,時時警剔自己要敬天,要和大自然共存就得愛護他,別信什麼人定勝天的過時荒謬草莽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