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雞肉餡餅◎入冬後到春天,傳統市場的菜架上就會出現一種葉子細細像滿天星的菜,俗稱「茴香阿」,他不是真茴香,其實應該是叫「蒔蘿」或叫「土茴香」。
「茴香阿」的味道又重又特殊,有許多人喜歡也有不少人覺得怪。如果能用麵粉香、雞肉香調合降低它濃烈的氣味來做成餡餅,就能變成人人可接受的特殊美味餐點。
(時序入冬,遠離颱風,台灣傳統市場裡的菜便多樣起來,也會便宜起來,在市場拍得的上圖中最右側的即是「茴香阿」)
「茴香阿」400公克、雞肉(去骨雞腿排)400公克、蝦米一小碟、紅蘿蔔一小段,是餡料的食材。而外皮以250公克麵粉,用和蔥油餅一樣的醒麵揉麵法先備好。預備用雞肉的油脂香和蝦米的海味香調和沖淡「茴香阿」的霸氣濃香,再以純樸的麵皮香包覆之,塑造出既獨特又親和、傳統又有新意的感覺。調味料則是基本的鹽、胡椒、香油,很傳統。
「茴香阿」、紅蘿蔔都切細了!在處理雞肉時有個小撇步,先將有皮的一面入鍋稍煎,讓皮固定不滑溜再切成小小塊,比較好切也比較香。
切好後將所有餡料置入容器中,添兩小匙鹽、適量胡椒粉和香油,
以及少量橄欖油後攪拌均勻。
至於麵糰的處理,平均分割成十份、揉成球再擀平。
接著在麵皮中置入餡料後用包包子的方法捏成包子狀,再輕壓成餅狀。
包好了!煎吧!要把握些眉角。適量油熱鍋、擺入餅、加水至少淹過餅的一半,然後水滾上蓋,
保險起見約一分半鐘(餅底定型了!)掀蓋翻面後再上蓋(餅厚,這才容易煎熟),約一分半鐘掀蓋,此時,鍋中水已不多。
最後,慢慢收乾水分,兩面平均翻煎至金黃略焦,這迷人的◎茴香雞肉餡餅◎宣告不失敗完成上桌。
我特別喜歡拿它來配烏龍茶,在冬天氣溫低時嘗起來真是美的無與倫比,中式下午茶冬季限定極品。配稀飯、小米粥,作為正餐也不錯。處理食材,和做人的道理很相同,如果只是炒盤茴香,可能有人欣賞叫好卻有許多人皺眉退避。這般用雞肉、麵粉、蝦米來調理便能大受歡迎,創造極高效應。人際間,愛搶鋒頭,制霸全局,講話又快又多又大聲,完全不給別人機會者,當深思。
PS:關於「茴香阿」也曾經做過1.簡單的茴香餅。和2.茴香煎蛋,可連結參考。寒冬正式降臨前,先為大家分享準備。
實做、口述:徐秋菊 攝影、整理: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