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_0169-1.JPG

2020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暑假後又有3個裝置藝術新作品亮相,加上之前推出展示的7個作品總共十個大作都已布建完成,一年一度的縱谷藝術盛事之2020版便宣告能完整呈現,等待遊客們來欣賞。

A20_0216-1.JPG

  

A20_0288-1.JPG

照官方文宣來看,今年也是預計展演這十件作品,六件集中在大坡池附近,另四件較分散,該不會再有補充版的安可之作了。官方原先的活動海報(如下)及作品位置衛星定位,和實際上比較有些許的調整改變,所以我除了再跑完新作品外特別再注意整理正確的位置和路線圖(如下二),盡量標示清楚和大家分享,主要在位置和路線,至於作品意涵請參訪官網說明和自行體會,以免過於冗長,畢竟照片會很多。

20200918182414_23.jpg

就從3個最近才面世的新作說起吧!首先是官網編列的9號作品~感謝土地。

A20_0188-1.jpg

他是十個作品裡唯一落在關山鎮的,也是最難找的,即使知道方位也是幾度請教在地鄉民才順利找到,因為他藏身在茫茫綠色稻海中,又不位於主要道路旁。若要半日遊欣賞全部十件作品,建議早點出發,可避開人潮愜意完成。從台東方向進入關山市區的第一個紅綠燈右轉往電光方向,在電光大橋前有兩個左轉道路都可達,一是東7道路(如下藍線),一是防汛道路(如下粉紅線),距離大約都是5公里。 

關山裝置藝術路線圖.jpg  

建議走防汛道路,車少而好找。穿過電光橋下孔道左轉即是防汛道路。(如下)

A20_0299-1.JPG

行車約1公里會有砂石場迎面,右大轉彎往堤防走,一路走堤防邊即是。(如下)  

A20_0298-1.JPG

由砂石場前行約4公里(注意里程表),見右側有廢棄指標牌和階梯上堤防(如下,我故意疊石標記)。 

A20_0295-1.JPG

左側有約5米寬的農路,轉進約百公尺左右,便可見9號作品。(如下)

如果走東7線道,要經過社區中心一座大型養豬場後右轉至無路再右轉,旋即左側有跨越水圳之小板橋,過了水圳即達。

A20_0297-1.JPG

作品名為"感謝土地",是屏東排灣族藝術家阿旦-達魯札的作品,用鐵板和汽車零件等材料塑造有牛頭造型的鋼琴,一旁佐襯有姑婆芋果葉的高立雕塑與之呼應。

A20_0167-1.JPG

是禮讚農村與自然的和諧,感謝歌頌土地的恩賜?

A20_0171-1.JPG

抑或訴說稻浪搖曳婆娑的美妙音符?他的寓意,各自解讀體會吧!

A20_0173-1.JPG

最難找的一攻克,其他便輕鬆了!全都在池上大坡池周邊或不遠處。(如下)

collage大坡池裝置藝術.jpg

我的策略是,難找的、遠距的、有會車疑慮的先趁早處理,所以台九線直接穿過池上市區達最北端直入東9縣道數百公尺即在左側慶豐村路旁廢棄房舍發現10號作品~神奇交會點,是原住民藝術家巴豪嵐-吉蘭的作品。

A20_0243-1.JPG

他是2020最後一項完工的作品,述說代表原始生態的野豬,和代表現代的摩登女性相遇,是極具原民風的奇幻故事,女孩欲拍攝的山豬巨獸正是撐起這片廢墟的吉靈物,兩者的相遇將會有何種發展?  

 A20_0217-1.JPG

廢墟、稻田、藍天、花草,營造出神話故事的場景。

A20_0221-1.JPG

 A20_0247-1.JPG

從背後看,大山豬的屁股卡在窗口的景象也蠻好玩的,至此還是我們兩人包場,未見其他遊客,早起的鳥有蟲吃。

A20_0227-1.JPG  

A20_0252-1.JPG

A20_0253-1.JPG

接著順著東9線沿山腳下走,到接續197線道的十字路口右轉再立即左轉進入錦新二號道路,超過洗衣亭在前方T字路邊停車,因為前方是萬安社區人車管制區,就守規定下車徒步900公尺造訪下個作品吧!反正早上還沒運動。

A20_0256-1.JPG

其實沿路順便看看池上著名的稻田風光也不錯,藍天白雲青山呼喚稻浪搖曳的寬闊景觀美景在望,不心曠神怡都難,走900公尺值得啦!

A20_0264-1.JPG

第8號作品就依附在水橋上的觀景涼亭上,名曰"傾聽  倒影"。

A20_0268-1.JPG

是本土藝術家林惠理以草繩編織搭配板材在涼亭內外梁柱和樹上交織塑造而成的作品,有女性溫婉嫵媚的特質。

A20_0269-1.JPG

是柔軟的髮絲?是欲札入土地的樹根?

A20_0270-1.JPG

是吹過髮梢溫柔的風?是風吹阡陌稻浪舞動的聲音?

A20_0285-1.JPG

再回頭走900公尺上車吧!(至此,這三個作品都是暑假之後才完成推出的作品。另外七個之前分享過,為求完整我再精簡彙整一次。)

A20_0293-1.JPG

上了車,取道197公路往南,過了萬安國小、錦安派出所就要注意了。馬上會遇到三岔路口,不可隨中心線往右,要直行取往魏家庄較小之路。(參考前面地圖)

A20_3641-2.JPG

過了魏家庄再上去百來公尺,左側山坡農地出現一明顯的雕塑在陽光下閃耀。那就是第4號作品~"拾火Kalo’orip" 。

A20_3621-1.JPG

是阿美族原住民藝術家拉飛邵馬 Lafin Sawma以漂流木和原木混合建雕的作品。以「火」為主題,創作出火之意象的巨大木頭雕塑,來呼應生命的起源。在原住民的傳統祭典裡,人們牽起彼此的手圍繞著「火」一起吟唱、一起舞蹈,一起感謝大自然,感謝祖靈。  

A20_3626-2.jpg

欣賞過第4號作品再回到大坡池,選擇車停東側後門路邊或西側大門停車場均可,兩邊都有洗手間。我習慣走東側,因為第2號作品就在眼前。

A20_3514-1.JPG  

座落在蓮花池東岸草皮上的第2號作品~等待,最近是出了名的打卡點

A20_3516-1.JPG  

是本土阿美族原住民藝術家Talaluki志明,以金屬、漂流木、稻草、竹子創作。整件作品以漂流木為主體基礎塑造成一大型垂釣老人,大大小小各種適合造型所需的漂流木,拚塑成頭、眼、耳、鼻、手、腳、身軀,令人嘆為觀止。

A20_3512-1.JPG

離垂釣老人不遠處的荷花池南岸草坪上,馬上可欣賞到第7號作品~等待。 

A20_8726-1.JPG

第7號作品~"等待 Waiting"是日本藝術家吉田敦,以檳榔樹幹拚建而成的作品,和垂釣老人互相陪伴。

collage0911-1.jpg

接著,順荷花池畔走到西岸草皮,首先見到的是第1號作品~"我想有個家"。(如下)

A20_3487-1.JPG

是本土阿美族原住民藝術家陳正瑞 ( 阿水) Za Num以金屬和竹片創作。從主體視覺看到後面連綿不絕的小鳥窩,每個鳥窩裡還有顆蛋形的竹編,整體有著看似被包圍的安全與歸屬感。

A20_3492-1.JPG  

大坡池西岸草坪高地還有另一個作品,第6號作品~"生命的反思"。

A20_3462-1.JPG

他是由英國藝術家貝馬丁(Martyn Barratt)以廢棄的反光板和鋼材雕塑而成。希望透過雕塑引起人們對大波池與周遭環境的關注,藉由鏡中反射看見自己和其他觀者,並反思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角色。

A20_3469-1.JPG

把剩下的兩個作品排最後的原因是農會九點才上班,而其中一個作品在舊穀倉內,另一個則是他外牆上的彩繪。由大坡池西側正門直走,進入池上市區,即可見農會販賣部,舊穀倉即在他後方。

A20_3424-1.JPG

第5號作品~"供給與需求",即是舊穀倉外牆的彩繪。由台灣年輕藝術家紀人豪創作。 

A20_3414-1.JPG

以燕子、花朵、手語動作等元素組合,表現對縱谷風光的迷戀,以及對未來的期盼。藝術家說,除探究農人的供給與人們的需求外,也同時咀嚼自我創作的平衡、抽象與寫實的對比,並創造作品與觀者對話的可能。

A20_3418-1.JPG

穀倉內還有一個作品,也是最後一個,第3號作品~溯土Revert to Earth。(如下)

A20_3595-1.JPG

溯土,是加拿大籍港裔女性藝術家葉海地以陶片和麻繩的創作。以阿美族傳統製陶方法燒製700片陶片,以苧麻線穿懸,陶片互相敲擊產生會清脆的聲響,所以是畫也是一幅衝擊視覺聽覺的立體雕塑作品。

A20_3598-1.JPG     

如果路程安排順利,這十個作品半日遊很恰當,一日遊亦可,遊罷剛好在農會超市購物,或者也可以在附近吃吃著名的池上便當,真的很舒服又有內涵的行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中OB 的頭像
    新中OB

    台東茂仁秋菊阿嬤的庭園廚房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