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地處偏遠,不像雙北或西部大城市有許多設施完善安全的郊山步道或古道供市民休閒運動。自己動動腦筋還是可以找到小而美且人車稀少又保有林木生態的農路,設計享受半日遊健行的行程,武陵部落就是個好所在。
早上開車由台九線進入武陵,通過綠色隧道轉永嶺路到到明野吊橋遺址前停車,這是部落北方的入口也是我們的起點和終點。(如上下圖)
現今只剩下兩邊橋頭的明野吊橋於1933年開通,兼具氣勢與典雅之美,可以抒懷可以思古。
約08:30~09:00由明野路走上小斜坡,眼前即是純樸的武陵部落。(如下圖)
幾十公尺左側,見鐵馬驛站四字的藍色招牌,是當地派出所,可以加水、可以充氣維修、可以旅遊詢問、也有化妝室,貼心又有用。(如下圖)
稍事整理後安心出發吧!
武陵社區是布農族部落,日治時期名為明野,意思是陽光最早照射之地。社區乾淨又靜謐,家家戶戶的矮牆具有布農族特色。(如上下圖)
沿著明野路邊走邊看,
欣賞部落房舍特色。(如上下圖)
往社區挺進約300公尺,發現兩排民宅間居然有條緩慢的流水通過,我家門前有小河或我家門後有小河,真是神奇。(如下)
原來灌溉水圳,因流經社區,當初水利會設計成上下兩層水道,下層是正常大量灌溉水,上層為了安全休憩美化三贏做成深約30公分的親水空間,取名清水公園。(如上下)。
上下層間有活動排水孔,方便調節及清淤。(如下)
走水岸穿出社區,(如下)
圳水入口處有我的老友~水墨大師張志焜題字。(如下)
結束社區之旅了!往西走去是寬敞幽靜的產業道路(如下),
好奇這農路為何人車稀少甚至罕見?
可能當地作物類型無須密集的除草、噴藥、施肥等動作吧?
即使離開社區已遠,依然乾淨爽颯一路。(如下)
出發約2公里後,來到像村姑般樸實嬌羞、可愛又有點艷麗的武陵吊橋,他也是有點歷史了,應當是日治時期所建。(如下)
於地景、於時空都是耐人品味的小吊橋。(如下)
其實在吊橋旁也建造了一座較大的新水泥橋,方便農民進出。(如下)
過了武陵橋之後第一個岔路右轉,便走到溪的對岸~此行的山路部分。(如下)
說是山路,其實也闢建的又寬又美,只是幾番風災後受損嚴重,現正修復中。我們到的時候(12/07)除了剩下數十公尺路面尚未鋪水泥外,其餘都施工完善。(如下)
因為在溪的對岸,地勢又較高,遠眺武陵村風光或俯瞰溪谷,視野上更為寬闊。(如下)
小村的景致也不輸國外勝景。(如下)
後段的寬闊安全產業道路均已竣工,優美的S型和溪流的弧度兩相輝映成美麗的線條。(如下)
此行在健行賞景之外,山路上當然也不乏可觀察的生態,冬日裡最醒目的當然就是金黃燦爛的王爺葵。(如下)
雖然只帶了旅遊鏡,也能不算困難地拍到琉璃紋鳳蝶、黃三線蝶、琉球三線蝶等昆蟲,豐富此行收穫。(如下)
接近山路出口處,是延平鄉的公立納骨塔,布農族塑像和土地公並陳的畫面亦頗有趣味。(如下)
山路下來即接上明野路了!(如下)
拜訪另一側的明野橋橋頭吧!(如下)
走上新的水泥橋時順便和溪水打聲招呼,謝謝招待,我們要走了。(如下)
過了橋即是今日旅程的起點,也是終點,最喜歡這樣的健行路線了!(如下)
取了車,在牽著小孩的布農族婦人的目送下,往明野路的另一個方向,朝幾百公尺外的武陵戒治所去吃牢飯~到他的附設咖啡屋吃簡餐,又是一個愉快的半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