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際,怕陽光太烈總提早晨運時間,早起的鳥有蟲吃,早起的人也偶而運氣好,有時會發現正頂著露水疾疾而行的步行蟲,可能是辛苦一夜之後趕路回家吧!因為這些步行蟲是夜行性。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散發金屬光澤的台灣擬食蝸步行蟲和艷胸步行蟲。
台灣擬食蝸步行蟲(步行蟲科),體長約3.6~4.3公分,頭部及前胸背板成具有金屬光澤的紫紅色前胸背板中央寬而上下兩端較窄。翅鞘黑色邊緣框著紫紅色,上面滿佈大小不一成縱向排列如苦瓜般的突點,是最明顯特徵。
口器為黑色鉗狀,有點威,觸鬚和腳也都是黑色,腳細長。左右翅鞘互相癒合無法飛行,但他爬行速度很快,平時棲息於潮濕土縫中,以蝸牛蚯蚓為食。(如上下)
台灣擬食蝸步行蟲曾列入特有保育類昆蟲,已在民國98年自保育類動物名單中除名,但還是不多見。
另一種叫艷胸步行蟲(步行蟲科),體長約2.6~3公分,體型看來比較寬。頭部和前胸背板呈具有金屬光澤的紫銅色,前胸背板上下略窄而中央寬。(如下)
翅鞘黑色上具縱向溝紋,左右黏合不能飛只會爬,也是爬行敏捷的夜行性步行蟲,遇狀況會迅速藏於石縫或土縫中。(如下)
各腳和口器都是黑色,鉗狀的咀嚼式口器霸氣誇張,呈現肉食性昆蟲的表徵。(如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