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過欣賞小黃山的環狀健行路線,是由利吉防汛道路欣賞如水墨畫的小黃山再繞行利吉村庄回程。美雖美,但總覺前面有一段比較乏味,而繞到村莊的後段又極可能因太晚出發而太曬,因此再度參考地圖和現場研究出另一種欣賞小黃山比較輕鬆的走法,保留精彩的路段,避開乏味和日曬,一個小而美的健行路線,大約4~5公里,七千多步,適合銀髮族或親子遊。
先研究地圖吧!一早台東出發過利吉大橋,橋頭馬上右轉,再右轉穿過橋下即是防汛道路,直接驅車接近兩公里到堤防盡頭的小黃山觀景台(紅色路線),然後就是後面的健行路段(綠色路線)。
車抵堤防盡頭時,防汛道路也隨之緩升到堤坊高度,造成一視野寬廣的平台,上有原木搭建的小黃山觀景台,右側路邊有愛車免於曝曬的停車空間。(如下)
觀景台上解說牌、休憩座椅都很完善,(如上下)
台旁更貼心的有一個適合拍團體照的無阻攔平台,讓大家開心留下背景美麗的紀念。(如下)
在觀景台小憩片刻即往右前方道路前行(如下)。
出發後,防汛道路的高度下降了!更貼近溪床,右側小山坡和林木營造的樹蔭覆蓋整個道路,一路陰涼舒適。(如下)
這時,小黃山的景,更正面、更近了!早晨的金色陽光灑在山壁上,偕同藍天和朵朵白雲也帶來更豐美的臨場感。(如下)
沿著溪谷,多處路段無雜木雜草遮掩,更有一起走入山水畫般的感覺。(如下)
大約走了一公里多,會面臨岔路,右側是往利吉村走,選擇繼續直走,他是防汛道路的延續,但是新闢建沒多久因而地圖上未標示(如下)。
樹蔭庇護的涼爽依舊,宜人依舊。(如下)
走了也一公里,遇見消波塊擋道,原因是已完工的防汛道路只剩前方300公尺,而且部分道路泥濘,因而封閉車輛通行,那就隨著工程車走過的痕跡轉往溪床上吧!(如下)。
雖是溪床,為了日後工程需要已整平寬闊,且又夯實夯硬,走來舒服(如下)。
離溪水更近,順便可觀察溪床上一畖畖怪手理出的蓄水池,應是儲水防砂兼具的水利工程吧?(如下)
現有防汛道路的最末端(以後應該還會繼續做),也是溪床平台的最末端,有一白色大石頭為標記。(如下)
站上大石,留個紀念照,滿意回程。(如上下)
適時找個缺口回防汛道路,對於全景,真有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感覺。(如下)
對於小黃山,則連綿的崢嶸奇峰幽鬱疊翠,有如巨幅長幅的水墨山水畫(如下),
好像置身美術館裡欣賞畫作,可是,有那麼大的美術館嗎?而且是兩人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