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_113402A1.jpg

2022南迴藝術季的地景裝置藝術作品共有八件,因為完成時間前後落差,之前只先分享了其中六件作品。很巧的,最後兩件作品的材料都和鋼板有關。 

20221109_112634-1.jpg

名叫"哪裡,何時飄過來"的作品安靜的斜躺在北里沙灘上休息,好像呼應台東日子的恬適慢活。(如上下)

20221109_112650-1.jpg

材質是火山浮石、鋼板、和一株濱海植物。由日本飄過來的火山浮石砌成了一條可供休憩看海的長椅,接續長椅之略為上揚的鋼板中央挖了個圓孔,種植一株白水木由圓孔穿出。(如下)

20221109_112709-1.jpg

整體看來像是一艘不知哪裡飄過來的小船在此停泊,船上遊子定居生根。(如上下)  

20221109_112810-1.jpg

北向也和遠處原住民聖山~都蘭山互相呼應。作者的解釋是由日本小笠原群島隨洋流來太麻里的火山浮石和海漂植物用船型鋼板巧妙結合,意在隱喻這些漂浮物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隨洋流季風而相遇,會產生何種風情?你可以坐在石椅上一邊看海一邊思考吧?(如上下)

20221109_113638-1.jpg

最後一件作品,其實也是最早完成的作品,因為坐落在市區內的森林公園,隨時都方便去欣賞,所以列在最後。 

20220926_082454-1.jpg

 作品名為"層山",遠看是將長條形鋼板彎曲固定,接著一層層堆疊焊接成型。(如上下)

20220926_082544-1.jpg  

層山1.jpg

近看在堆疊各層形狀不同的鋼板所造成突出部分填土,種上不同植栽,更進一步呈現層山意涵。(如上下)  

20220926_082405-1.jpg

作者說明:"從環境的聆聽和構築出發,連結人的軌跡與植物間得流動,如同一種共存關係的縮影。

20220926_082646-1.jpg

透過流動、彎曲成種植槽體的耐候性鋼板,在不同的高度、區位和層頂種植適合的植栽,讓滿布植物的場所成為一個生態島。"(如上下)

20220926_082659-1.jpg

此生態島還開了門,讓觀賞者可進入內部,由內向外看,看蒼穹、看遠山、看過往的人們。是不是可以體會山的感覺?是不是可以體會"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20220926_082718-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