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被厚葉石斑木吸引是在2016年四月,春雨紛紛的早上,撐傘漫步在卑南遺址公園展館前的石板路上,經過繁花盛開的他們,迷濛浪漫,難忘的景象。
後來再刻意去尋芳當然是人之常情。
天晴時感受到他襯托藍天的花又多又美又繽紛,樹形漂亮,是庭園樹的極佳選擇。(如上下)
厚葉石斑木是台灣本土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生長於北部濱海地區和綠島蘭嶼,薔薇科石斑木屬,樹幹樹枝直挺瘦長,細枝光滑老莖粗而有裂紋或密布苔斑。(如上下)
他的葉是叢生於枝頂的互生單葉,葉片厚而成革質,有短葉柄。葉形成橢圓形,先端圓,全緣或上段程短疏齒緣,有時葉緣會略略反捲朝葉背。長約4~8公分,寬約2~3公分。
中脈於葉面略凹而在葉背略凸。(如上下)
葉背的細紋清晰明顯,很像密點石斑魚身上的斑紋,因而得名。(如上下)
他的花是頂生的數個總狀花序做圓錐花序狀排列,所以3~5月的花期時小花又多又密,壯觀美麗。
筒鐘形花萼5裂,裂片長橢圓形,有短毛。(如下)
花冠白色,長約2公分的卵形花瓣5枚,花瓣先端不圓順有凹裂。(如上下)
既然花瓣是白色,為何會有繽紛之感?原來是因為雄蕊,他長短不一的雄蕊有多數,起初花絲成白色,花藥黃色。(如上下)
後來花絲漸轉為紫紅色,數量可觀的紫紅色造成繽紛之感。(如上下)
與花萼筒合生的雌蕊則柱頭2~3裂,子房下位。(如上下)
因位子房下位,所以他的核果上方會有個肚臍(凹陷)。(如下)
核果徑約0.6~1公分,成熟時會呈現紫黑色,如果沒被鳥兒們吃掉的話。(如下)
土生土長的厚葉石斑木,花美在哪裡?為何稱為石斑木?時間對又有機會的話,可以去欣賞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