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農曆年,告別寒冬迎來春天後,圍籬上或野地的路邊、草叢甚至樹稍開始到處冒出朵朵藍紫或紅紫的花。它,"銳葉牽牛"數量多、花形大,美麗吸睛,替大地妝點增艷不少,也讓我每天的散步運動行程添加許多樂趣和風雅氣氛。
若說"銳葉牽牛"是台灣最常見的野生牽牛花,一點也不為過。同時它也是台灣野生牽牛花中花朵最大的,比槭葉牽牛或碗仔花都要大,所以非常醒目。一直要開到冬天到,受不了酷寒才可能落葉休眠。
銳葉牽牛從夏季到秋季6~9月最為盛開,漏斗型狀的花朵,通常是藍紫色,每朵壽命都只有一天,而且大都半天就凋萎。
它的花是藍紫色或紅紫色,其實在我觀察的經驗裡,常是因為陽光的照映產生變化,在鏡頭中可以很明顯的呈現。例如底下第一張是日初昇,但圍牆擋住光的花朵,呈藍紫色。第二張是同一時間、同一株,但是在陽光下的花朵,呈紅紫色。我的相機沒再調校,也沒後製。
不相信嗎?在同一朵花的隔幾分鐘的連拍。第一張陽光未到時,藍紫色。
第二張,陽光照了一半。
第三張,照了四分之三。
全在陽光下就變紅紫色了!
"銳葉牽牛",英文名:Red flower morning-glory,別名:野牽牛、紫牽牛、番仔藤、番薯舅、碗公花。是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牽牛花屬(Ipomoea),原產於熱帶美洲和西印度群島,在臺灣平地和低海拔山區很常見到,多生長在路旁、田間、牆腳下或灌木叢中。是攀爬生長的蔓性草本植物,也會匍伏地面。它的莖有纏繞性,呈逆時針方向纏繞,分枝很多,整株都披著粗毛或柔毛。花苞呈順時針方向環繞生長,小花苞上的紋路也是順時針,但不如槭葉牽牛明顯。
"銳葉牽牛"的葉子是單葉互生,具葉柄,長2~18公分;葉片長 4~10 公分,寬 4~10 公分,成心形或3 裂,葉緣為全緣,兩面無毛。
"銳葉牽牛"的花,花冠長約 5~8 公分,漏斗形,有人叫喇叭花,平滑,藍紫色或紫紅色,很美。
花冠中心有五個縐折,成五角星狀。
花序為繖形狀聚繖花序,1~5朵,腋生;小花梗長 2~5 公分;苞片線形;萼片長 1.5~2.5 公分。全年可見開花,6~9 月盛開。
花苞將開前末端呈捲曲狀擠成一團,
後漸開啟成花環狀。
盛開時為台灣野生牽牛中花徑最大者,約8~10公分。
其實,不同品種也有差異,例如下圖右邊是普通心形葉品種,左側是全是三裂葉品種,花較小,顏色較偏藍紫。
"銳葉牽牛"的果實是蒴果,成球形,直徑約 1 公分;內含種子 6 顆以下,
種子可以入藥,但全株有毒不可誤食。
以上若有謬誤,尚請不吝指正。
圖文: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