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洛神花果醬或蜜餞沒?或者用洛神花汁調過飲料嗎? 那你可知他是否和金針花不一樣,是花謝之後再取它的花萼食用?我原來也不很清楚,最近有機會親近它才徹底搞懂!
洛神花最大產地是台東的山地鄉~金峰鄉,每年11月中都會舉辦洛神花季活動。因為洛神花不喜潮濕,適合不必灌溉的山上石礫地,所以平地所見都很零星。直到今年,住家附近綠色隧道口有農友種了一大片約1甲地,又恰好在省道旁我才得以入洛神花叢,大親芳澤!
10月中我就開始注意它的花況了!經常一大早就看天出門,因為它的花是半日美人,中午以後就謝了!陸續幾次拍到11月下旬農友採收,順便觀察它的變化。
(清晨將開之花)
(萌)
(粉嫩)
(朝顏)
(迎風)
(花謝花瓣呈粉紅色)
(花謝後,花萼變肥保護蒴果)
(待蒴果成熟即可採收)
洛神花(學名Hibiscus sabdariffa,英文名Roselle,洛神花名字係由英文Roselle音譯而得),又稱洛神葵、洛神果、山茄、洛濟葵,是錦葵科木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但是成灌木型。它的株高約1.5~2公尺,莖成紅紫色分枝很多,直立或斜生分枝上都能開花結果。
洛神花和錦葵科的花都類似,花瓣狀似山芙蓉,白色花瓣帶點淡紅,花心深紫紅,十分美麗。清晨開花,過10點後花朵就開始凋萎。
花腋生、單朵,
花朵徑約5公分,花萼粗厚呈紫紅色及有粗毛。
葉具長柄互生,幼葉為單葉,成長後作3~5掌狀深裂葉。
印象中的紅色洛神花,其實是洛神花的花萼不是花瓣;
洛神花白色的花朵謝後,花萼及其內的子房逐漸長大,結成像紅寶石般的花萼果實,等待約一個月的熟成,就可以採收豔麗飽滿的萼果。
洛神花花萼中最主要的四種化學預防物質分別是類黃銅素、原兒茶酸、花青素以及異黃銅素,近年來的研究,除了初步證實洛神花具有抗高血壓、治療肝病外,對於幫助腸胃消化道吸收、調整女性生理週期,以及美容保養都有不錯的效果!所以洛神花被稱為植物界的「紅寶石」!
11月中旬,正好是盛花期後一個月左右,許多肥大的萼果可以採收了!這一天遇見兩位正在採收的婦女,閒聊之後,我得以更進一步了解情況。
農友先將成熟的萼果採下之後,再用不鏽鋼管所製叫鉗杆的工具將朔果捅出,
蒴果曬乾後收取種子5月份播種,11月收成。
去了蒴果的花萼就是食用的部分,所以洛神花蜜餞或果醬常見成圈圈的形狀。
因為種植洛神花無需施肥、灌溉、噴藥,完全自然,非常安全!又本身鮮紅,不必人工色素或其他添加物,所以製成果汁、果醬、蜜餞均可令人安心,應該是相當好的食物,你也可以試試看!
圖文: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