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DSC1141-1

      有許多人,尤其是學生,說話時習慣把"然後"一直掛在嘴上,成了口頭禪。

據聯合報9月6日報導,台大副教授唐代彪在通識課上,請學生上台自我介紹測試口條,規定每說一次"然後"就罰10元,結果整堂課罰了近三千元(當然這些錢最後都物歸原主啦!),

可見大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令人搖頭。這些現象,大概都是因為訓練少、閱讀少,所以詞窮,"然後"便不自覺成為語助詞,甚而成為通病。

       "然後"呢?,豈止"然後"惱人?

 "然後"只是訓練不夠、字庫不足,詞窮而不得已產生的連接詞,自然產生。

 一般大眾還有許多煩人又好笑又好氣的口頭禪是"他為"產生,

都是無形中受電視名嘴或假名嘴影響,似乎氾濫到不可收拾了!誰之過?

例如(一)對、對、對、對、、、自己每說完一句話,就對一次,又沒人問你,對個頭啦!

     (二)基本上這,基本上那,東一個基本上,西一個基本上,基本上是不用說基本上的!

    (三)這一塊,那一塊,到底是哪一塊啊?(口語上當然OK,但用得太多了,讓人覺得很煩的鸚鵡現象。)

     (四)中秋節到了,大家都會做一個烤肉的動作?烤肉前先要做一個起火的動作,起火前要到賣場做一個買木炭的動作、、好笑?

      、、、太多了!我也要做一個結束的動作。(這應該是電視記者和名嘴們的功勞。)

     (五) 說完一句話,立刻接:有沒有?、、、、、、有沒有?、、、、、、有沒有?

     (六) 我聽過最魔音傳腦的口頭禪是來自於某公家機構的解說員,而且不只一個,不曉得是哪一個培訓師教出來的。

     每開口說一句話之前,必大大來一聲"啊(三聲)",整場就聽他啊來啊去,真是難受。

     (七)最令人不舒服的口頭禪,我覺得是"你懂我的意思嗎?"三兩句話就來一次,"你懂我的意思嗎?",如果是老師教學,還好。

         如果和朋友聊天,則令人不悅了。(你是誰啊?)

      我想說的是,電視上的示範不一定是好的,別亂學。(其他你感受到的煩人口頭禪可以留言大家分享。)

   你可能要問,"然後"這些和上面那張照片有何關係?哈哈!我想當烏鴉,但沒拍過烏鴉,所以放一張烏鶖的照片,差一個字而已。  

   順便再提醒你,莫將烏鶖當烏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