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年,比九把刀的那些年早了一、二十年。那些年台灣還沒中山高和北迴鐵,那些年紅葉少棒隊剛引領台灣棒球風潮,那些年十大建設還沒開始,那些年台灣只有一、兩個無線電視台,那些年楠梓加工區吸引鄉村年輕人到城市打拼,那些年台灣到處是美麗的農村田野阡陌景觀,那些年台灣到處是勤奮的士農工商正要開始台灣錢淹腳目的經濟奇蹟。
▼那些年,鄉下人家沒多少戶有冰箱,平常三餐最常見的葷食就是鹹魚、鰹魚乾(不容易腐壞),蔬菜類則是地瓜葉、芋頭梗、茄子等(不用花錢),吃不完就用桌蓋蓋住,下一餐再吃,雖然當時吃到怕,現在卻很懷念!
(示意圖,當時產品沒如此可愛)
▼康芮颱風來臨的前一天到附近大XX大賣場儲備食物,我高興的選了六條不小的茄子,每條8元還第二件半價,你說,是不是撿到便宜了?
▼第二天早晨運動時,懷舊情緒又做怪了,丟了一個問題給秋菊阿嬤。我說:"能不能把"水煮茄子"料理得顏色鮮豔討喜擺盤新潮?"因為大家的共同經驗中,我們阿嬤的水煮茄子都是黑黑奧噢,沾沾醬油了事,甚至有人怕到幾十年不吃它、不做它?如果是油炸,一定OK,可以做得美美的!秋菊阿嬤曾經在"跟阿嬤學做菜"一書中軋了一腳,發表過"羅勒茄子"的圖文分享,可是水煮呢?可不可大幅超越我們的阿嬤,帶來比較亮眼且"飛醺"的感覺?
▲古早的簡單食物,當然備材也出奇的簡單。茄子兩條(450克),紅辣椒1條,蒜瓣5枚,九層塔葉一些,調味料只用醬油膏,簡單的令人心動。
▲▼茄子去頭尾後分段切成等長,接下來即是撇步了!鍋中加一點鹽和幾滴油燒開水,水滾後茄段置入,馬上用器具壓著,勿讓它浮出水面,幾分鐘(因茄子粗細及質地而異)後以筷子試夾,變軟則可撈起。
▼秋菊阿嬤和我討論後,做法是茄段剖半擺盤(好看好夾),顏色美的擺上面。
▼然後是簡單的沾醬,蒜、辣椒、九層塔葉都切成末,醬油膏稍微以開水稀釋即可,什麼都不必再添加。
▼第一種出現的方式(如下圖)是茄子沾醬吃,還算美吧?
▼第二種是沾醬混拌好平均淋在茄段中央。
啊,真是迷人哪!配色燦爛又華美FASHION的感覺,給了它新生命,超越我阿嬤做的啦!我喜歡。
▼其實,當時秋菊阿嬤多煮了兩條,涼後擺進冰箱裡,預備看看第二天顏色會變差嗎?開獎之後,BRAVO!顏色依然沒褪,太好了!
▼於是,秋菊阿嬤又研發另一種簡約風又帶點可愛風的擺盤,WOW ! WOW! WOW!好像可以媲美五星級餐廳的料理,而且美得讓大家驚艷,我想,一定可以擄獲不愛吃青菜的小孩們的心!
PS:1:這篇文章的照片皆用閃燈拍攝,所以顏色會比較鮮明飽和些,但均未後製修改!
2:也可以說是抗漲之作!
實做、口述:徐秋菊 攝影、整理;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