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不是牡丹,就像木玫瑰不是玫瑰一樣。春夏之際,粉紅帶紫花朵兀自嬌豔於山坡草木間,浪漫登山客的步履,既遠離塵囂,又不與桃李爭寵,只等有緣人或有心人來賞。
我是有緣人嗎?我想是。每回登山賞花,總見她高掛斜坡壁樹叢間,可遠觀,卻難以親近。三年前,驚喜的發現院子裡的筆筒樹下居然有棵幼苗!去年春天,開花了。
牡丹,娉婷花姿、雍貴脫俗花容被稱為百花之王,她是芍藥科植物。
而野牡丹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屬常綠灌木植物,原產地為台灣、中國南方、中南半島,生長於低海拔的山坡林下或灌草叢中。
大概是因為花朵大、花色豔,花姿花容也麗冠眾野花,所以有此命名,表示她是野花之王吧!
野牡丹的花,有花瓣 5 枚,花色粉紅或帶點淡紫,也有少見的白花品種。呈頂生或近似頂生的聚繖花序排列,被有粗毛。
花柄粗粗壯壯的,長 約半 公分多,也有毛茸。
每個花序有花 3~7 枚輪開,雖然一朵花僅開一天,可花期中天天有花賞。花朵大型,開放時徑 約5~8 公分,看起來亮眼明媚。
它的花最特別的地方在雄蕊,共10 枝,分兩型,長短各半。花絲有關節,長雄蕊的花藥先端有短尖喙,上段呈彎勾形,成為一大特色。
花萼筒形,長 1 公分多,密生絨毛,先端有5裂片 。花謝,則花萼轉為紅色。果實為蒴果,可用種子繁殖。
野牡丹的葉為對生,成卵形先端漸尖,長 約6~12 公分,寬約 2~5 公分。糙紙質,全緣,兩面皆被有絨毛;葉脈 7 條,明顯的葉脈凹下於表面而隆起於背面。
野牡丹是常綠小灌木,株高約 0.5~1.5 公尺,莖呈鈍四稜形或近乎圓柱形,有多數直立或斜上昇枝條;枝條具有倒伏形粗毛及鱗片。
如果,庭園裡都是大紅大紫花卉,少了嬌媚的粉紅色,必然有些暗晦,明媚浪漫炫麗皆不足,尤其是陰天。
如果,庭園裡盡是巴西、非洲、南美、日本、墨西哥等外來花卉,少了本土,心中也不免怪怪的。
野牡丹,可以平衡這兩個缺憾。
在台灣,野牡丹的花期大約是3月底到9月初,好像是由南到北在低海拔山區漸次開放。屏東牡丹鄉在每年的4月初,有野牡丹花季活動。
我家附近(台東)的盛花期則在4月下旬至5月,院子裡若能多種一些,恰好能填補杜鵑絢爛繁花落盡後的空窗期,撫平惆悵之感,看樣子,要再努力扦插或播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