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_8498-1.jpg

這座山不就像一朵花,以其丘陵為花瓣,飲著陽光?沒錯,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最動人的"漂鳥集"中的第253首(如下圖)。2019年台東197縣道縱谷大地藝術季正是以美麗的 "漂鳥集"為精神主軸,邀請國內外知名的環境藝術家駐場創作,12件作品隱身於197縣道池上至電光之間的社區或田野或學校或公園或知名遺址之中。特殊的是,這12件作品完全沒路標,一不小心就錯過,造訪者必須摸索或問道鄉人,注入縱谷特有的悠閒氣氛也多了捉迷藏或尋寶遊戲的樂趣。

A17_8493-1.jpg

他們只隱身於池上(北)至電光(南)之間短短十幾公里,若行程順利,12個裝置藝術的造訪(由北至南編號1~12),一個早上應可竟其功。

A17_8496-1.jpg

我倆6/18晨由台東出發先走台九線往北,至鹿野街道前右轉鸞山大橋想體驗鸞山至電光間14公里的幽靜但蜿蜒的碎石路面,再由第12號作品向北一一拜訪。果然幽靜啊!鸞山到電光一路沒見任何人車(大概是非假日吧!)。轉呀轉地轉到了也是幽靜的電光天主堂,瞄見兩隻白色的鏤空雕塑牛站在幽靜的田野邊。興奮告訴她:12號電光牛到了!準備下車。

A17_8518-1.jpg

如果你也是由台東出發,也想由南向北逆向造訪。那麼,建議你最好從關山電光大橋上197再右轉電光,看完兩組作品然後折返往北到振興、池上,因為那段14公里長的碎石路面太費時了!而且這樣走可早一步到景點,享受四下無人的幽靜和閒適,也比較能從容地把自己變成裝置藝術的一部分。(如下)

A17_8499-A1.jpg  

◎12◎這電光牛作者是台灣的任大賢,創作理念為:以電光村的環境地貌,以及大片稻田的美麗風景為創作藍圖,加上在地電光的傳說由來,以牛的型態來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呼應漂鳥集253~這座山不就像一朵花,以其丘陵為花瓣,飲著陽光? 

A17_8502-1.jpg

聽說,電光牛是唯一晚上會發亮的作品,除了牛身上有燈投射外旁邊還有個LED燈管裝飾的小屋。(如下)看來,要另外找時間再來一次了!

A17_8511-1.jpg

PS:6/20再度前往,夜訪電光牛,總算完整全紀錄。

A17_9021-1.jpg  

~山脈之前,我們顯得微不足道。可是,別哀嘆自己的渺小,山脈會助長我們的聲勢。(我自己掰的)

A17_9019-1.jpg A17_9024-1.jpg A17_9042-1.jpg  

看完電光牛,別急著走197北上。天主堂前橫路是所謂稻香小路的滿寬的道路,往下走,便可到下一件作品藏身處。

A17_8512-1.jpg  

走了數百公尺銜接防汛道路,即在右側高地出現一組好幾個紅黃色為主的鐵條焊裝作品,相伴站立在白雲藍天下,綠野田疇間。(如下)

A17_8525-1.jpg 

◎11◎走近一看,果真作品名稱為陪伴,作者為鄭陽晟/台灣。創作理念是:稻草人無聲的溫柔陪伴,守護和照料稻田裡的稻米,迎來風調雨順好年冬安穩長成直到豐收。願風輕輕撫過妳的髮梢,願雨水不會打彎妳的腰,願太陽照亮妳秀麗容顏,願我陪伴你健康的成長,願我的陪伴成就美善。所呼應漂鳥集的篇章內容是185~我是那秋雲,不帶一滴雨,成熟的稻田裏,可見我的滿載。 

A17_8523-1.jpg  A17_8527-1.jpg

看完此處也無須回頭,續走防汛道路到底再右轉便回到197左轉往北,此時車速不可過快,因為還有一組陪伴的作品再離開電光的不遠處,左側下方稻田中,稍一不慎即擦肩而過。(如下)

A17_8533-1.jpg

就下車欣賞陪伴11~2後才離開電光社區吧!(如上、下)

A17_8535-1.jpg

◎9◎為什麼跳9號?那10號呢?車行往北數公里到振興國小外側巨幅壁畫,驚覺9號到了,那10號呢?應該是錯過了!一路過來都沒跡象沒指標沒遊客啊!既來之則安之,先欣賞壁畫再說吧。(如下)

A17_8546-1.jpg

這壁畫的作者是土耳其的藝術家Faith Kucuk,以"採集部落民俗與傳說為素材,共創社區歷史與記憶,配合學童課後時間共同創作,一天2小時動畫課程,引導式教學,貼近在地生活。" 為創作理念。呼應漂鳥集285~在他們的廟宇裡,他們點著自己的燈,唱著自己的歌。可是鳥兒卻在你的晨光裡唱著你的名字—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快樂。

A17_8549-1.jpg  

PS:既然來到振興國小,當然要順道看看校園內幾年前一幅七先生的知名壁畫別來無恙?(如下)

A17_8551-1.jpg  

到學校後方活動中心請教熱心的村民,才知道確實錯過了!9號作品藏身在山上梯田,要往回走一些見振興部落婦女搗米塑像地標往山上走便可找到,不熟者還百分百會錯過,無論南行或北行。(如下)

A17_8557-1.jpg

 ◎10◎身揹行曩,頭頂白鷺鷥飛過,手指遠方的這令人感觸良多的木雕,名叫"永恆的旅者",是日本藝術家阿部乳坊的作品。

A17_8560-1.jpg

其創作理念為:永恆的旅人啊!你將會在我的吟唱裡發現你的足跡!與漂鳥集305相呼應。(如下)

A17_8577-1.jpg  

過了振興,萬安社區近了!池上也近了!作品也比較集中。萬安和錦園地區就有5個作品。但是天色也漸漸變,讓作品更現氣氛的陽光逐漸黯淡,所以也加快了腳步!當然是來到此藝術季的樣板地標,天堂路口的作品~自然療癒。

A17_8599-1.jpg

◎8◎自然療癒為木頭、鋼筋、鐵鍊、鐵網等混合材料雕塑而成,是本土原住民藝術家撒布噶照的作品。以"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站在土地上,感恩大地的給予,享受自然的療癒"為創作理念。呼應漂鳥集41~樹木就像大地的渴望,踮起腳尖,遙遙窺向天堂。 

 A17_8601-1.jpg

轉身走到197另一側的萬安國小,校園內大樹下有7、6兩個作品。

 ◎7◎重繭~德國藝術家Roger   Rigorth的作品,以木頭、麻繩等為材料。創作理念闡述"兩個延伸的蛹狀結構被一個精巧的元素連接著,連接點雖小但十分要緊,扮演著生命兩種辯證間的聯繫…如女性之於男性、光明之於黑暗、酸之於甜,乾燥之於潮濕,萬物幾乎都有其兩面,在某種程度互有關連且彼此依存縱使時有對立,連接點保持二端的平衡亦作為二端能量的通道,重蛹猶如這生命原則的象徵不論被視為開始或終了,它就是個無限的生命循環。"(如下)

A17_8583-1.jpg

所要呼應的漂鳥集是第134:樹根讓樹長出了果實,卻不索求任何回報。

A17_8585-1.jpg  

◎6◎斗笠~德國藝術家Jens   Meyer看了台灣農民的斗笠有感所創作。他說明他的創作理念是:自然是活耀的,她藉由提供人們空間、庇護與食物來與人們保持連結。建築是活耀的,它藉由提人們空間與庇護來與人們保持連結。藝術是活耀的,它藉由提供人們精神食糧而與人們保持連結。布料也是活耀的,它也提供人們空間與庇護。舉例來說,傳統的斗笠提供人們的頸肩遮陰。斗笠是個非常有趣又獨特的造型,二種層次相互堆疊且創造出一個頭型的空間。
如果我把斗笠的造型與空間感置入到樹梢,自然的樹型將決定這頂斗笠的大小,同時也創造了與樹空間的對話。這頂斗笠的空間將大到足以讓人立足其下,當人們開始與樹空間互動,即將如同一個擅長建築寺廟與教堂的大師說言:他們拿取木材與石塊而創造了「寂靜」。

A17_8581-1.jpg

呼應漂鳥集No100~"白雲謙遜地站在天之一隅,晨曦以光彩做王冠為它戴上。"

A17_8591-1.jpg  

出了萬安國小,一時之間又找不到5號作品藏身處。即使走進了資料上的萬安磚窯廠(學校後方)也沒找到,問了好不容易出現的居民方知他隱匿在某個廢棄的窯坑中(如下)。

A17_8634-1.jpg

 ◎5◎永恆的旅人~如漂鳥般飛翔,和10號作品同樣是由日本藝術家阿部乳坊的創作木雕。

A17_8618-1.jpg

創作理念是:燃燒中的木塊在火光中喊著說:這是我的花朵,我的死亡!(取自漂鳥集200,也與之呼應。)

A17_8614-1.jpg

A17_8624-1.jpg  

4號作品座落於池上自行車道的知名休息站兼觀景台~錦園洗衣亭

◎4◎洗滌的殿堂~和六號作品斗笠同樣由德國藝術家Jens   Meyer創作,他說:我擅長以布料、紡織物創作,能在具有特殊氣質的錦園洗衣亭安裝作品在適切不過!
透過作品營造與洗衣亭對話的機會,希望觀賞者在作品引導下,走進洗衣亭靜靜感受這座洗滌的殿堂聆聽水流、觀察水流與織布互動的光影變化,深深呼吸水流與空氣激盪出的清新空氣,逐漸地洗滌出嶄新的心境!

A17_8638-1.jpg

所呼應的漂鳥集詩篇是No174~雲兒把河之水杯注滿;自己卻隱藏在遠處的山中。 

A17_8643-1.jpg

 另外的作品1~3號則被安排在台九線西側的水利公園展出,正好是我回程的路上。

◎1◎跑道上的水滴~芬蘭藝術家Jaakko   Pernu用台灣本土植物相思樹的樹幹匯集創作,相當有不同面向的意涵。想呼應的漂鳥集詩篇為69~「我很高興奉獻了所有的水」瀑布歌唱:「雖然少許水已足供人止渴。」

A17_8658-1.jpg

他的創作理念是: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已是不爭且正在發生的事實,極端的氣候型態是對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大的威脅。從此衍生我對臺東大地藝術的創作發想,將生命的泉源「水」具象化。透過作品,將為環境與生命發聲。這件大型的水滴,將從水利公園開始,進行它長遠的探索。

A17_8661-1.jpg

 ◎2◎水跳舞的歌聲~本土原住民藝術家尼誕達給˙伐歷,以竹編創作。呼應的泰戈爾漂鳥集詩文是No162:不是鐵槌的敲打能奏效,只有那水的跳舞歌聲,能使石卵臻於完美。

A17_8666-1.jpg

其創作理念: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孕育水中生態、滋養大地草木,灌溉著農田。小時候看農夫用竹子引水到田裡蓄水池,在出水口放石板和罐子,遠處就能聽見輕快的水流聲。水是縱谷溫柔美好的旋律,作品呈現水流不同的聲音,為風伴奏,喃喃訴說,輕閉雙眼就能聆聽水跳舞的歌聲。

A17_8667-1.jpg  

◎3◎在河之間~台灣藝術家李蕢至竹編作品,跨在水利公園的水上木棧道上恰得其所。他的創作理念是:臺東花東縱谷以「米」為主要的農產,影響稻米生長的重要因素非常多,氣候、土壤雨水是決定稻米品質的關鍵因素,人生活在山之間。此作品位於臺東縱谷土地上,水圳是水的道路,也是當地居民農作灌溉所需。作品順著水的路徑延伸,並作為人與自然之間共生的橋樑。它以當地的竹子創作而成,一段段的竹子連結著水與這塊土地,集成一股一股的水波紋雕塑蜿蜒流竄在這美麗彎曲的木棧道上,隨著縱谷的清風、水與竹的聲響,共築出一座在河之間的靜謐棲息空間。

A17_8685-1.jpg

少女啊,妳的單純,有如湖水之蔚藍,透露著妳真理的深邃。這來自泰戈爾漂鳥集No.20的詩文,是他創作相對地呼應。

A17_8695-1.jpg

 可惜此番前來之前連日豪雨,溪水混濁,水利會從上游將公園圳水阻斷,少了水,1~3個作品的意象氣氛減弱太多,放晴後當能速速改善。

A17_8697-1.jpg  

暑假瞬即到來,台東熱氣球嘉年華也將於6/29開鑼,這兩個元素都會帶給台東歡樂的人潮。除了熱氣球、東海岸、花東縱谷固定的帶狀、點狀行程之外,有這12個藏身在社區田野間的裝置藝術參與,必然提供旅人或遊客更多的樂趣~尋寶和捉迷藏的樂趣。擔心你擔心因未知而耗費太多冤枉時間,特別先完整跑一趟全紀錄分享大家,無論由南由北,都可以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