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莧菜有兩種,白色沒刺的是鳥莧,紅色有刺的叫刺莧,兩種都是美味的野菜。用來熱炒、煮湯是台灣常見的野菜料理,有麵線的話,加肉絲煮鍋麵線湯,更是主食配菜都齊全的美味,老人家最喜歡了,希望年輕人也能認識他。(如上下)
人生的際遇難預料,晨運出發時問秋菊阿嬤會不會買菜,他說不會,於是我決定帶相機包出門拍拍鳥。哪知走進初鹿村就看見賣菜的菜姐已停好機車等我們,習慣性不辜負人地就買了野莧菜和加磨菜,好笑地掛在我的相機包上一路跟著走,相機也沒空拿出來了。說到菜姐,是我們認為的初鹿傳奇之一,自己種菜或採野菜賣,不管市場行情如何,終年都是一把20元,姓蔡,所以稱他菜姐。
其實看到菜籃內的野莧菜我就想到滑順好入口的線菜麵線了,秋菊阿嬤則是想到女兒昨天送來的有機紅藜麵線,也算是心有靈犀吧?由於野莧菜比市場賣的莧菜要粗纖維,因此只挑葉子和嫩芽捨隘口的粗梗。野莧菜洗淨、豬肉切絲、蒜頭拍好、麵線取約120公克,再準備一些加分的紅蔥酥,前置作業即完成了。(如上下)
拿來一只不鏽鋼湯鍋,加一點油先入炒豬肉,逼出香逼出油,炒至肉色全白再擲入蒜頭(如下1~3)。炒勻後加水約800~1000CC,加一點鹽調味,別多,因為不知麵線鹹度如何。煮到湯大滾則下野莧菜。(如下4~6)
野莧菜纖維粗些,所以要久煮些,中途可點水降溫再煮滾,測試柔軟度OK則下面線並攪拌均勻(如下1~2),試味、調整鹹度或水量再度大滾後置入紅蔥酥即可起鍋。(如下)
柔滑順口有特殊香氣,麵線、肉絲、野莧菜三者展現極佳的協調和平衡。便宜不起眼,沒有華麗取寵的名字,卻是許多老饕級阿公阿嬤的喜愛,但願年輕人也會欣賞樸實無華的他。
實做口述:徐秋菊攝影整理:林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