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常找附近山野健行,除了運動健身的效果外,觀察昆蟲、欣賞花草樹木並且記錄認識是極大的附加價值,也可以說是目的之一。如果能找到值得記上一筆的與眾不同的特徵,更是喜不自勝,既運動也享受學習的樂趣。前幾天在關山親水公園健走時,便不自主地被路邊艷紅似火的雞冠刺桐所吸引。
大自然真是神奇,他是豆科植物,花為蝶形花,可是就不見像蝶翅的翼瓣,旗瓣又不在正上方反而在下方。被龍骨瓣保護的10枚雄蕊分成兩束,上方9枚合生,下方僅孤單1枚,為何是9:1,不是8:2或5:5?(如上下)
豆科植物並非只有豌豆、花生等草本植物,他又名蝶形花科、蘇木科、含羞草科,有將近兩萬種,種類涵蓋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顯著特徵是會結豆莢,而雞冠刺桐是豆科刺桐屬之一,是落葉小喬木,樹高可達數公尺。
雞冠刺桐老莖灰褐色,無刺,樹皮有不規則縱裂紋。有許多分枝,中枝和小枝有刺,但成熟後會脫落。(如上下)
豆科植物的葉子有兩大典型,一是三片葉為一單位的三出複葉,如四季豆、葛藤等。一是許多小葉對生或互生排成一大片的羽狀複葉如鳳凰木、含羞草等。而雞冠刺桐的葉是互生的三出複葉,大葉柄長達十幾公分,前端小葉柄約3~4公分,兩個對生小葉則葉柄明顯短許多,不到一公分。(如下)
葉形為先端漸尖的長橢圓形(由他交花衍生的珊瑚刺桐則葉為菱形),小葉長約7~10公分,寬約3~4.5公分。全緣,葉面為有光澤的綠色。(如上下)
葉背淺綠,葉脈於正面平凹而於葉背凸起。(如上下)
引人注目的是他艷麗的花,而且一個花序有許多小花,花開時一串串朱紅色小花,花謝後結豆莢,因此又名海紅豆。他的花序是頂生或腋生的單生總狀花序,成直立狀或水平伸出。花序很長,約有40~60公分,小花梗長約2~4公分。(如下)
由花序正面上方或側面觀察,都很壯觀。(如上下)
花為雌雄蕊皆完整的兩性花,蝶形小花展開時花萼花冠都呈紅色,萼片合生,像小管套在花萼基部,花萼先端成凋萎狀。(如下)
蝶形花冠有5瓣~旗瓣、翼瓣、龍骨瓣。但是,和其他蝶形花的方向和結構有些差異,首先,他的旗瓣1枚,是看起來在正下方的最外面也最大的花瓣,和其他蝶形花旗瓣在上方不同,旗瓣闊倒卵形,長約5公分寬約4公分,後期會成反捲狀。翼瓣2枚,很小而且藏在花萼裡面,從外面看不到。至於蓋著雌雄蕊以保護他們的龍骨瓣也2枚,長約3.5公分,部分會合在一起。(如上下)
為綻放或展開中的花由側面看來像拜拜時用的擲茭,豆科的大花田菁也有類似造型。(如上下)
他的雌雄蕊也很特別,雄蕊共有10枚,分成懸殊的兩部分。雌蕊1枚,成彎鉤型,柱頭頭狀。(如下)
由下往上觀察,雄蕊確實10枚,其中9枚成一束,圍在雌蕊花柱的上方和左右,另一枚單獨成一束在雌蕊下方。(如下)
放大來看,上方九枚雄蕊花絲基部合生的情形就能看清楚了。(如下)
其果為莢果,長十幾公分,有種子3~6枚。(如下)
莢果雖有毒不能食用,但可入藥。他花期4~7月,果期6~9月,原產南美洲,是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國花,也是洛杉磯的市樹。台灣於1930年後引進,花開時紅艷奪目,適合當行道樹或庭園樹,20年前曾出現在台灣校園或街道。但風水輪流傳,園藝界也有炒作和流行,最近幾年台灣各城市有樣看樣、輸人不輸陣,瘋迷種植洋紅風鈴木、黃花風鈴木、花旗木、大花紫薇、阿勃勒等當行道樹美化市容促進觀光,他就暫時不受青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