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興村是比魯部落的行政名,環山面海,位處太麻里鄉公所往南的鄰村,真的是太麻里隔壁。這小而美的部落,以陶甕藝術聞名,乾淨的棋盤式街道寬敞漂亮,即使全台著名的大部落亦少見。街道除了乾淨外又極具原民風藝術氣息,兩旁飾以陶藝、石雕、彩繪浮雕,值得一遊。(如上下)
若獲青睞在此拍個偶像劇或電影,極有可能變成網紅打卡勝地。(如上下)
正興村四面被太麻里鄉的泰和村和大王村包圍,可是卻不屬於太麻里鄉而屬金峰鄉,真奇特。(如上,地圖轉載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他是金峰鄉的外飛之地,民僅五十多戶,九成六為原住民,約有八成為排灣族。1941年日本政府為了方便管理將居住在舊比魯的三個部落遷移至平地,只剩部分留守。戰後未遷移的三部落合併成比魯村。西元1961年又和介達村合併,稱為介比村,1973年才改為現在的正興村。1958年原為嘉蘭國小介達分班而於1963獨立的介達國小,則沿用介達國小之名。(如上)
盤算過時間、里程、可看元素和午餐,選擇停車方便洗手間完善的正興村的類遊客中心~霎時客棧,作為健行起點,一旁就是他引以為傲的陶藝大街。(如下)
村內棋盤式街道有東西向5條,南北向4條,精華為中央4東西、3南北區域,就照計畫邊走邊欣賞吧!(如下)
(紋手文化說明石雕,如上)
(男人文化傳承浮雕,如上下)
(結婚歡樂示意圖,如上)
(介達國小旁巨幅彩繪浮雕,如上下)
(牆面洗石子彩繪,排灣三寶~陶甕、琉璃珠、青銅刀示意圖,如下)
(也有現代感的彩繪牆,如下)
(捕蜂戶,如下)
(厲害的獵戶,如下)
走出正興村,大約逛了2.2K,取山邊小徑走向太麻里車站,補運動量,也看看大王村。(如下,泰和村則為新舊台九線貫穿,健行不宜。)
大王村為排灣族部落聚集,但有不少漢人混居,亦可見堂皇廟宇。(如下)
過了大王國小、國中後門抵達太麻里火車站,欣賞完站前裝飾藝術~時代絲綢(鐵製),折返。(如下)
走一條新建橋梁返抵正興村,正好在橋上拍下合照紀念。
共走6.69公里,因為邊走邊看,用了2.5小時。(如下)
一切都在美好的預期中,午餐訂在不到5分鐘車程,台九線旁的太麻里187嗑棧。(如下)
美式裝潢但是是中式家常菜的可愛餐廳。(如下)
如同以往經驗,外出健行遊玩最好早出發、早些午餐,比較能獲得安靜氣氛好的用餐環境,行程也比較能隨心如意,這回也是皆大歡喜。(如下)
又完成一趟美妙的健行半日遊,感謝老天和一起歡樂出遊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