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_113742-1.jpg

秋菊阿嬤濃濃鄉土人情味的蒲仔餅:春天的晨光正好,兩人走在水圳邊,原本只是舒展筋骨的例行晨運,常常有意外的收穫,今天就揹了兩顆沉甸甸的蒲瓜回家。那是水圳邊工作的朋友從園子裡現摘的,翠綠透亮,帶著剛洗過泥的濕潤氣息。這樣的情誼,是鄉間才有的風景。一路上,像揹著寶物一樣走回家,秋菊阿嬤笑著說:「兩人怎吃得完這兩大顆?做蒲仔餅啦,吃不完就冷凍起來,隨時要吃就有!」說著,她已從櫃子裡找出刨絲器,一邊翻著抽屜拿配料。這道蒲仔餅,是她多年不變的家常招牌,也是一種季節的記憶。 

file_00000000646461f68fda517e37352d32_conversation_id=67f79b1b-4c88-800a-83c1-e7b5085d1e1a&message_id=67c6c54d-5c5e-43b2-bfbf-748a6cb94e5e.PNG 

20250409_101616-1.jpg

材料準備:蒲瓜一顆、中筋麵粉、洋蔥、蟳棒、薯粉、蝦皮和青蔥。調味料需要糖、鹽、胡椒粉和香油(如上下)。

蒲瓜餅1.jpg

 把蒲瓜削皮切塊後刨成細絲,蟳棒拍揉成絲,洋蔥切成碎丁。(如上下)

20250409_103347-1.jpg  

再來是比例拿捏得恰好的粉~約五比一的中筋麵粉與地瓜粉(薯粉)混合,邊篩邊倒進料裡,一邊加粉、一邊加水,緩緩攪拌至濃稠如糊狀,不能太稀,免得一入鍋就散開。(如下1~4)

 

蒲瓜餅2.jpg   

接著加入撕成絲的蟳棒(蟹肉棒)、蝦皮、洋蔥末、青蔥段,再加鹽、糖、胡椒粉、香油調味,拌勻後香氣立刻從盆裡升起來。秋菊阿嬤說:「這時候最要緊就是看手感,不稀不濃,杓子舀起來會緩緩滑落就對了。」(如下5~8)

蒲瓜餅3.jpg

 

秋菊阿嬤考慮之後,為了顏色和香氣,再切些青蔥珠匯入,準備工作完成。(如下9~11)

蒲瓜餅4.jpg

最後,當然是煎餅了!平底鍋熱油,適量舀一杓入鍋,稍壓成圓扁狀,中小火慢煎,兩面金黃略焦,邊緣微脆才算到位。(如下)

 

蒲瓜餅5.jpg

 每一片出鍋,外皮邊緣酥香、內裡軟嫩,一口咬下,蒲瓜的鮮甜、洋蔥的微辛、蝦皮的鹹香交錯著,像一場鄉味合奏,讓人忍不住一片接一片。(如下)

20250409_113854-1.jpg   

煎好的餅若吃不完,就待涼後用保鮮袋分裝冷凍,下次要吃只要回鍋乾煎一下,又是熱騰騰的一餐,方便得很。(如下)

20250409_112251-1.jpg

這不只是料理,更是一種過日子的方式。一顆蒲瓜,從鄰居手中接來,到廚房刨絲、拌料、下鍋,再裝袋入凍,彷彿走過一段日常的小旅程。每一個步驟都帶著鄉土人情的溫度,沒有多餘的裝飾,只有時間與柴米交織出的滋味。

20250409_111142-1.jpg  

實做口述:徐秋菊攝影整理:林茂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中OB 的頭像
    新中OB

    台東茂仁秋菊阿嬤的庭園廚房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