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DSC0179.jpg-A1.jpg  

黑甜仔菜~龍葵,如果說它是台灣最常見到、也是最常出現在餐桌上的野菜,一點都不誇張。過年後春天到,全台灣的農地、荒地、山林、田間、路邊甚至都會公園、花壇裡都突然冒出大量的龍葵,是上天給鄉下人的免費蔬菜。無論煮湯、川燙、或熱炒,甘中帶點微苦的好滋味為許多老饕所喜愛。

  

_DSC0243.jpg-A1.jpg

前幾天,附近鄰居的釋迦園長出了大量又肥又嫩又美的龍葵,好心開放我任意摘取,當然是大快朵頤囉,還分享了一篇煮麵線的料理~黑甜菜麵線。由於尚有許多都市朋友不認得龍葵,趕緊再跑了幾趟,希望能把龍葵美美的拍下來。

DSC_1431.jpg-A1.jpg

文獻記載:龍葵(Black Nightshade)生長於北緯54°至南緯45°之間,是一種普遍性之農業雜草。 通常被認為有微毒,但某些品種在部份地區例如台灣被做為野菜,甚至在市場販售,也是許多台灣遊子鄉愁或思鄉的滋味。據專家說它在台灣主要有龍葵(Solanum nigrumL.)及少花龍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 Nakamura et Odashima)兩種,都是一年生茄科草本植物。但是前者植株是匍匐地面,每一花序平均有八朵小花,花大,果皮較不光滑,比較少見,我好像也沒見過。至於少花龍葵,葉色較淡綠為傘形花序,每一花序則平均四朵小花,花也比較小,果皮光滑~故亦稱光果龍葵,目前台灣野外、田間、路旁以少花龍葵植株較多,所以我們所說龍葵大都是指少花龍葵囉!

DSC_1427.jpg-A2.jpg  

龍葵高約 20到60 公分,莖直立,會有許多分枝,基部有時稍會木質化,有被細毛的縱直稜線,主根也常木質化。

DSC_1441.jpg-A4.jpg  

平常看見的龍葵龍葵(少花龍葵)葉片大小有時差好多,可分為大葉及小葉兩大族群。它們的葉色、葉緣、株型都有差異。要吃的話,當然是摘取大葉品種較好了!(而且只摘取嫩葉嫩芽,放心,它會很快再生更多。)

 DSC_1422.jpg-A2.jpg  

 DSC_1452.jpg-C4.jpg  

龍葵葉互生,有葉柄,葉片卵形或近菱形,大葉者通常長 5~10 公分,寬 4~6 公分(但肥美者寬可達13公分以上,長也達20幾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尖,全緣或有疏波狀齒,有時無毛有時被疏毛。

_DSC1629.jpg-B4.jpg  

小葉品種則看起來小得多,最多寬3~4公分、長7~8公分左右,而且兩種都是未開花時葉片較大,所以都要趁未開花前摘食比較好吃。

DSC_1396.jpg-B3.jpg

DSC_1402.jpg-B2.jpg

即時是同樣大葉種,也有紅骨(右)和白骨(左)不同品系,大概是紅骨苦味較重,老台灣人比較喜歡。

DSC_1437.jpg-B1.jpg

春天萌生後,它四季皆可開花,花序為腋生繖形花序,花很小,花冠白色,徑 0.6~0.8 公分,鐘形,花萼 呈5 裂;花藥為黃色,滿亮眼的。總花梗長 1~3 公分; 

DSC_1406.jpg-C1.jpg

DSC_1410.jpg-c2.jpg

最明顯的特徵是花梗下垂,所以花也總是下垂。有 4~10 朵花,以出現4朵最多。 

DSC_1448.jpg-C4.jpg

DSC_1454.jpg-C5.jpg  

龍葵果實是球形漿果,徑約 0.7 公分,一粒粒垂生吊在枝上,初為綠色,熟時轉紫黑色,滿好吃的(未成熟的具毒性,不可食。),以前鄉下孩子最易得的零食,現在應當成為許多中老年人的回憶了

_DSC0204.jpg-D1.jpg

_DSC0222.jpg-D2.jpg

_DSC0230.jpg-D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