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認識某個植物的拍攝工作往往不是拍個一兩回就解決了,經常在整理照片時才發現:啊!花萼沒拍到或果實、雄蕊、花柱、葉背、、漏拍等等情形,雌雄異花卻沒注意拍全的事更是大代誌,有時要跑好多趟,甚至這個山沒拍好的在另一座山意外撿到寶才補齊照片,例如這菲律賓饅頭果,最近去鄰近山區健行時方首度拍到他蒴果莢裂後露出完整漂亮紅色種子的照片,總算有個了結。(如上圖)
菲律賓饅頭果?為何稱為饅頭果?因為他的蒴果扁球型又有溝,形狀像極包了豆沙餡料的和果子,而這種和果子日語稱為饅頭(音若BANJIU,和中文所稱饅頭不相同),故有人猜測是沿用日本人的命名。(如上圖)
菲律賓饅頭果是大戟科饅頭果屬小喬木,在台灣產於中南部和東部的低海拔山區。老莖樹皮粗糙,有許多斜上升或直立的分枝,再分出細小嫩枝。成熟枝條雖無毛,但嫩枝密佈短柔毛。(如上)
嫩枝枝條長如傘狀展開垂下,呈現二回互生羽狀複葉情況。(如上)
小葉互生,葉形為先端尖的長卵形,長約8~15公分,寬約3~6公分。革質,全緣或有點微幅波狀緣。葉面暗綠色有光澤,葉背葉脈和約0.5公分的葉柄有短絨毛。葉脈於葉面凹陷而於葉背凸起。(如上下)。
他的花甚小,展開也僅約0.7公分。每個花序有十數枚小花簇生於葉腋,雌雄異花但同株。(如下)
可能是雌雄花同在一葉腋上,或兩者分開,雄花生於下方葉腋而雌花生於上方葉腋。(如下)
(雌雄花同在一葉腋,如上)
(雄花,如上)
(雌花,如上)
雄花花梗較長,約0.7公分,雌花花梗僅約0.2公分,都有短毛。雄花看似有六片黃色花瓣,其實那是兩輪深裂花萼,不是花瓣,花萼長約0.3公分。雌花甚不起眼,可能會被誤以為是果實或含苞待放的花,雌雄花都枚花瓣,雌花的花萼也是兩輪六片,但為綠色且較短,兩者都披短毛。(如上下)
再分開細看,雄花雄蕊4~6枚,花藥合生。(如下)
雌花雌蕊花柱短而厚,僅約0.2公分,呈圓柱狀。子房以上緊縮,柱頭呈密集聯合,頂端多淺裂,有點像杯子蛋糕。(如下)
其果為蒴果,呈扁球型,外表有絨毛,徑約1.2~1.5公分,有12~14條深縱溝,中央柱頭宿存,像極可愛的和果子。(如下)
成熟後果莢逐漸裂開,現出裏頭紅色種子,也才發現他的果莢及種子都是成對的!(如下)
他的花期和果期都很長,春天開花,7月結果,幾乎全年可見開花或結果,或花果俱在的盛況。
由於有許多小蟲愛吃他的果,找到整盤完整鮮紅種子的畫面也是一種幸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