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收私發"~這趟健行半日遊莫非是太陽星君的旨意?牽引我們去找到這在建和社區半山腰上的祭祀山神和水神的石碑?石碑上刻有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文字,是要我去解釋嗎???
由於顧慮安全和舒適的關係,健行運動的路線選擇都是近郊淺山,能半日來回又有風景或部落風情或林木花草蟲鳥可欣賞者。平時車行台九線經過建和社區總覺得往山上應該有個環狀路線可以走走,心想能事成嗎?冬陽和熙的早晨放慢步調開車到建和一街口停等紅燈時,發現右側有金黃色琉璃瓦高出民宅,是廟吧?好奇驅使也許是受了導引,轉進建和一街看看。是座宮廟~敬山宮,主祀太陽星君的道教廟宇,廟埕寬大潔淨,虔誠問安感謝神明之後走出牌樓,隨即右轉邁入建和社區。(如上下,時間09:30)
接著再右轉建和一街往西,建和社區就是射馬干部落,由於位於台東市建和里便稱建和社區,是日治時期所安置的卑南族八大部落之一,依著山坡規劃闢建有棋盤式整齊道路的社區,當時每戶土地一樣大,和初鹿社區很像,只是他社區所在的坡度比較平緩。(如下)
東西向的主要道路有四條,建和一街比較短,快到終點時見到知名的窯烤披薩麵包工坊~十樸工坊招牌即左轉二街57巷,因為不知山上路程的難度以及需耗時多久,準備先貫穿社區只做簡單部落巡禮到建和四街。(如上下)
雖是原住民部落,但也和初鹿相似,漢人甚早就移入,宗教信仰也多少受漢人影響,敬山宮便是在1960年由漢人和原住民共同出資興建,1995、1996兩年再擴建整修至今日規模。(如上下)
社區道路寬平整潔,養狗人家多,還好平時車上常備登山杖安心又安全。不似排灣族以巨型石雕或彩繪呈現頭目尊榮身分的排場,完全以木雕為主的社區裝飾藝術如牆飾、雕像等,也能增添不少漫步時的樂趣。(如上下)
到了建和四街,也是南北向盡頭,再往右向西山行去。一路爬坡向上,途中好幾家清幽樸實的露營區,依山面海,景觀不錯,可以作為參考。(如下)
走走看看,也回首來時路,秋菊阿嬤說:好高,我已經我看到海了!我說:再走一下下,視野會更開闊,海景會更大片。(如下)
果然幾步路後到了三叉路口,選擇向山下走,前景突然廣闊起來!(如下,時間10:35)
往下走了幾百公尺,驚喜出現,兩株大茄苳老樹下一座祭祀石碑,樹冠寬廣,樹蔭也寬廣,一處絕佳的歇腳休息場所。(如下)
難不成這是神明的旨意?GOOGLE一下,果然這是敬山宮所設,用以祭祀山神和水神。(如下)
至於碑文"忠收私發"是什麼意思或典故?沒人知道,網路只查到一則YOUTUBE影片,2012年某次祭祀活動時,當地里長對著里民說,"忠收私發"是什麼意思沒人知道,這反正是太陽公所決定的,你們也別問了,拜就對了!拜就會有保庇!(如下)
帶著疑問邊思考邊下山,
很快的銜接到建和二街,轉過長尾頭目雕像,再走回到敬山宮。
(如下,時間11:15,不到兩小時,大約7500步的行程,若覺得不夠,可以在社區的橫向多些穿梭巡禮,補足運動量。)
開車往知本砂鍋手工牛羊肉麵享用午餐時,在車上突然靈機一動,"忠收私發"是否就是太陽星君期勉大家:"做人要忠厚誠實地耕耘收穫,以及要私底下默默地行善助人散發愛心。"是不是這樣?
是不是這樣?我是否參透你的旨意?你是不是故意牽引我來走這一段路,讓我宣揚你的理念?敬愛的太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