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_082605-1.jpg

2022南迴藝術季,在大武地區省道旁濱海處展出三件裝置藝術作品,成為襯托獨有台東藍風光的地景,也方便旅人造訪欣賞。其中最大型、最醒目也最早完工、最享盛名的是"1314的藍",他矗立於大武港與太平洋之間的海堤上,成為大武港區新的地標。 

A20_2654-P1.jpg

南迴公路最寬闊最完善的休息站~大武之心南迴驛也於10月20日開幕啟用,停車方便外有許多知名商家進駐,用餐購物都舒適,金字塔造型的建築也迅速成為南迴公路新地標,好的建築也是一種裝置藝術,因此建議先到此一窺究竟。(如下) 

20221030_121931-1.jpg

大武之心南迴驛就在公路邊,隔了大武港可遠望1314的藍,激起你好奇思索和前往朝聖的慾望,那就跨過停車場矮籬信步走去吧!或者驅車由港南繞行接近他。(如下)

20221030_121716-1.jpg

"1314的藍"由台東大學教授林昶戎和藝術家鄭元東共同合作完成,以人們從南迴進入台東縣時就彷彿張開雙臂,想貪婪地多吸幾口台東藍為發想,用白色鋼管和藍色漆打造的巨型作品,長8米,寬高各5米。

20220905_082957B-3.jpg

他是對"維度藍"家屋的完美幻想,意思就是超越我們所生活的"三度空間",加上想像和幻想來創作及呈現。以白色鋼管和中央一顆可360度觀賞的藍色球,構築穿透空間、超越維度的家屋,真實又抽象的存在。(個人以為若稱超維度藍家屋就更容易理解。)


20220905_082417-1.jpg

轉到另一個方向看,他也像是一艘船,在船裡感受風穿透的聲音和海湧的升降起伏。遠觀或親臨,感受到他純白高聳矗立港邊的堤上,因此又像教堂或燈塔,起了療癒的作用,撫慰旅人的心。

A20_2660-1.JPG

若視線穿過教堂的大門往西,恰好可以把大武之心的金字塔框住,則又是許多人可以發揮想像的空間了!若選個非假日來,少了喧囂,靜謐的大武漁港海堤,如教堂般1314的藍矗立,和遠處大武之心靜靜對望,真的很療愈!

A20_2650-1.JPG 

遊罷大武港區,開車北上1公里多,台九420K處即9420大武濱海公園休憩區,還有兩個裝置藝術作品。首先,在沙灘上的是"縫合與飛行",是藝術家徐婷以數位輸出圖用鋼管板材混泥土架起的創作,長有11.9公尺。

20220905_080409-P1.jpg

創作理念是隨日照和人的不同視角因著時間不斷推演和投射、開合出不同角度的形變。失焦的地平線擴散成光暈,將漸變的彩色影像,縫合成虛與實的通道。

20220905_080727-A1.jpg

不同時間和角度所呈現的光影顏色都不相同,所以這創作與不同時段的草地、沙灘和海成為一幅幅不斷演變而可走入的抽象畫。但是,遊客不可能在此長久駐足體會他的變化啊!所以建議上官網觀看他的縮時攝影,當能有更深刻的體會。https://www.facebook.com/NanhuiArtProject/

20221030_125910-1.jpg

再往北百公尺左右,另一個剛完成沒多久的作品~夏日轉場,是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研究所B群共同創作。用鍍鋅錏館、木料和編織網搭建而成一座長約25公尺,看起來是由沙灘走入海洋的棧道橋梁。(如下)

20220930_075550-1.jpg

官網敘述其創作發想是:"坐在海邊等待日出,陽光漸漸灑在山、海之間的作品上,溫熱的光線隨著腳底慢慢爬升至頭頂,喚醒了所有毛孔。海風吹拂下,張開的翅膀隨風搖擺,影子不斷變化讓所有邊界都變得模糊。海浪在前進與後退之間拍打著小碎石,發出沙沙的滾動聲響,人們在作品上、在陽光下、在風中,安然自在。"(如上下)

20221025_073320-1.jpg

站在現場感受,腦中出現飄著笑語的空氣中小孩歡樂跳入大海玩樂的景象,一轉念又呈現電影鐵達尼號裡的經典畫面。(如下)

20221025_073619-1.jpg  

可惜他完工時間延遲了許多,到了深秋的最近才能開展,成了錯過夏日的夏日轉場。(如下,九月底尚未完成)

20220930_075612-1.jpg

深秋之後,面向大海不如面向山脈,比較難得有順光呈現漂亮台東藍的夏日氛圍,(如下) 

20221030_130832-1.jpg

接受他,或者等冬天過去,或者轉個方向拍他吧!!!(如下)

20221025_073435-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中OB 的頭像
    新中OB

    台東茂仁秋菊阿嬤的庭園廚房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