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薯,能長豆也能長薯,因而稱豆薯。薯,是肥大的地下塊根,脆嫩而多汁,可生食亦可烹調煮熟。可是種子及莖葉有毒,人畜都不能吃,所以,吃薯不吃豆。
在村莊小路邊的圍籬上初見開著串串浪漫紫藍色小花的他,不由得在驚喜好奇中被吸引走近。
紫藍小花是蝶形花,和荷蘭豆、皇帝豆、葛藤的花類似,
葉子也三出狀,應該是豆科植物。豆薯是豆科豆薯屬藤蔓植物,葉片大大的,乍看之下讓我以為是葛藤,只是顏色偏藍而已。
細看才發覺,花序大不同,應該不是葛藤。
葛藤是豆科葛屬,在台灣鄉間多為野生。而他攀爬在農家的鐵絲圍籬上,顯然是刻意栽植。
於是找出照片把兩種植物的差異比一比。(左為豆薯,右是葛藤)
(一)兩者都是長長的腋生總狀花序,豆薯分節長花,間隙大,花開時間較齊。
葛藤則花朵密集,簇生如狗尾狀,由下而上逐漸開花。
(二)豆薯花色較偏藍紫,旗瓣中央黃色斑塊色淺而小。
葛藤顏色較深,偏紫紅,黃色斑塊色深且面積大又較於上方。
(三)豆薯葉成闊卵形,淺裂或有波狀緣。葛藤葉則全緣,形狀為先端尖的卵形。
(四)豆薯莢果有不明顯絨毛,看似光滑。葛藤之莢果則密生褐色短毛。
豆薯是豆顆豆薯屬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具右旋性的蔓莖長1.5~2公尺,稍披毛,耐熱喜溫暖。
花成腋生的總狀花序,
花序軸長約15~30公分,藍紫色或白色小花,常簇生於花序軸腫脹的節上,每節有花3~5朵。
小花是典型的蝶形花,有明顯豎起的旗瓣,中央下方也有明顯的黃色斑塊。
翼瓣、龍骨瓣則常呈閉合或微開狀。
花未開時之苞片亦及花開後之萼片,上披有短剛毛
萼片黃褐色,長1公分,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微裂或不裂,下部則呈3裂狀。
葉片也是豆科典型的三出複葉,小葉淺裂或為疏鋸齒狀。
莢果長9~12公分左右,內有紅褐色種子約10粒。
他的種子可是有毒的,含魚藤酮能製殺蟲劑,不能食用,要當心。
既然莖、葉、種子都有毒,農民們為何種他?真正可口能吃的部分是他肥大的心形地下塊根,富含澱粉、糖分、蛋白質。
皮薄易撕又耐貯存,脆嫩可生食,所以又稱為涼薯或洋地瓜,傳統市場也有販售。
葛藤也有塊根,也有專業栽培做葛根粉。豆薯則是直接多了,生吃、煮熟都行,都能鮮脆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