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_6035-1.jpg

初鹿小村除了巴拉冠具藝術性的陶燒拼貼牆之外,尚有兩處小而美,畫風各具不同特色的原民風彩繪牆面(如上、下)。漫步小村巷弄時能稍留步駐足,細細品味,增添不少樂逸情趣,當作是所謂的網美牆也極為夠格不惶多讓,只是小村民風純樸謙虛,沒人大聲嚷嚷吹捧。

A17_6117-1.jpg

其一,是在坐落初鹿三街的阿烈夫民宿(如下),

A17_1006-2.jpg 

A17_1012-1.jpg

主建築的大牆面是整幅融合原民與宗教風的繽紛大畫,熱鬧中有莊嚴有慈悲有溫馨。(如上下)

A17_1013-1.jpg

A17_6037-1.jpg

側後庭園外牆也有看頭,彩繪卑南族生活及祭典文化,  

A17_6034-1.jpg

此處內外彩繪牆均由青年畫家楊慕仁根據族群文化所創作(如上下),絕非抄襲卡通漫畫之彩繪所能比擬。

A17_6038-1.jpg

A17_6039-1.jpg

另一處彩繪牆在初鹿二街衛生所的三角窗外牆,由另位青年畫家洪偉倫及洪立東兄弟所繪製(如下),

A17_3449-1.jpg

彩繪創作卑南族原民在山海河川、日月星辰間的生活,闡述文化與祭典特色(如上下),

A17_3450-1.jpg

用色大膽,表現粗曠卻又訴說細膩。

A17_3427-1.jpg

線條簡潔,狀似抽象卻又具象表達。這幾幅融合西式畫風的原民特色創作,我每每經過必停下腳步再三品味。(如上下)期望初鹿社區發展協會能察覺及重視這豐美繽紛的文化資產,能繼續推廣讓初鹿成為最具文化特色的彩繪社區。

A17_3428-1.jpg

PS1:看完衛生所的彩繪牆,他的斜對面水泥牆面有榕樹樹根如水流般由上方紅磚牆破洞傾瀉而下,

A17_3446-1.jpg

雖然並不罕見,倒是饒富趣味。(如上下)

A17_3445-1.jpg

PS2:再往上走,初鹿二街和三街交會處還有一處彩繪牆,雖然畫風相似,但業配痕跡明顯,我較少關注(如下)。

_DSC0032-1.jpg

PS3:我曾經獲阿烈夫民宿主人邀請進入其原木風的大餐廳(如下)。 

A17_0966-1.jpg

好奇他的霸氣又優雅的原木餐桌椅來源及創作者。(如上下)

A17_0976-1.jpg

原來是來自受2019年尼伯特颱風吹倒的一棵庭園大樹,委託原住民木藝大師安聖惠做成餐桌、餐椅、吧檯、咖啡椅、擺飾架甚至餐廳的大門側門。延續大樹的價值,讓他的生命昇華,也讓這餐廳充滿了故事性。

A17_0987-1.jpg

A17_1041-1.jpg  

A17_0998-1.jpg

潛研烘焙及咖啡,整個餐廳除了故事之外瀰漫著咖啡香和原木香,叫人放鬆卻不願耍廢。

A17_0988-1.jpg  

A17_1024-1.jpg

最後,我請教了熱愛原民文化的女主人,餐廳牆上一串串羅馬拼音的英文字是什麼意義?你猜到了嗎?是初鹿附近各地區原住民的古地名。我只查到其中次上方的Tukapan是指紅土之地。最下方的Palan應是指巴蘭遺址地區,這又有另一番故事了。

A17_0968-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中OB 的頭像
    新中OB

    台東茂仁秋菊阿嬤的庭園廚房

    新中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