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腳是生長於台灣南部恆春半島和蘭嶼綠島等地區的濱海植物,屬高大喬木,可是材輕質脆易爛而不堪大用,作為船板可能有去無回,又在夜間才開花,蘭嶼原住民因此稱他"魔鬼樹"。在台灣本島就命運大不同了,性喜高溫多濕的特性,中北部冬日低溫而難以成長,僅分布在墾丁附近,被譽為"墾丁之花"。而且由於經濟開發破壞領地而日益數量減少,已列為瀕危植物,在南部和台東的公園內用心復育栽植,漸成為公園裡的名樹。
棋盤腳是玉蕊科(Lecythidaceae)棋盤腳屬(Barringtonia)高大喬木,濱海生長的海漂植物,原名濱玉蕊。
那又為何稱為棋盤腳??原因在它的果實,通常呈四稜方形,長得很像古時圍棋棋盤桌的桌腳,因此得名。(如下)
他是高可達20公尺的常綠喬木,樹幹之徑能到40~100公分,樹皮帶點紅褐色澤,常呈縱向龜裂。分枝則平滑,分枝眾多,直立或斜上升。(如下)
葉很大片,長約20~40公分,寬約10~20公分。葉形成倒卵形,先端圓鈍,甚至有點凹陷。無葉柄,互生但一大叢長在枝條先端。葉質是很厚的革質,葉兩面無毛,葉面深綠而油亮。(如下)
葉背淺綠,葉脈則中肋和粗側脈明顯,於葉面略略突起,於葉背則明顯比較突起。(如上下)
他的花序是頂生或長在枝枒間的總狀花序,挺立向上或稍側斜生長,有花苞數枚~30枚之多。(如下)
展開之花很大朵,也是向上或稍側斜綻開,徑約12~16公分,花柄長5~8公分,非常明顯,但只在晚上開花。花序梗、花柄、花萼都是綠色,光滑無毛。花萼筒原先閉合包覆花苞,長約3~4公分,綻放後裂為2~3裂(通常2裂),裂片卵形。花瓣白色,4枚,長5~8公分,闊卵形。子房下位,四稜狀。(如上下)
最為特殊的是他的花蕊,雌蕊花柱僅一枚,開花時先行伸出再挺於中央,雄蕊則多達數百枚,白色花絲細長,先端紅色,花藥黃色,繽紛又壯觀,花期約7~9月。(如上下)
一個花序的花並不同時綻放許多,每天1、2朵依序綻放,約於下午5點啟動綻放,到晚上8點完全綻放,早上約9點整個花瓣和雄蕊一起掉落,只剩宿存的雌蕊和花萼等待結果,所以賞花要及時,晚上沒緣欣賞那白天就要一大早。(如上下)
通常他的花都開在高處,日前我在文化公園裡遇見一個比較低些的花序,有幸得以觀察欣賞及紀錄他幾個花開階段,上圖示早上九點發現一個當晚會開的花苞。(如上)
下午6點10分,他已雌蕊伸出,眾雄蕊們漸漸以扭轉的方式開啟。(如上下)
6點20、30分花朵中央擴張開了!(如下)
6點45分,雄蕊們向外旋開,但還是如披頭散髮般扭曲著。(如下)
7點了,雄蕊還不伸直,大概要等到8點吧!只好歸去。(如下)
第二天早上,花瓣和雄蕊完成使命,掉落地面,更護花去也。(如下)
如棋盤腳之核果,通常4稜方形(也偶有5、6稜者),邊長約10~12公分,內有種子一枚,因為有纖維質的中果皮,果落後可藉海漂傳播繁衍。又花期長,後期的花常拖到果熟還繼續開,呈現花果同在的畫面,頗具觀賞價值。(如下及首圖)
留言列表